俄国画家勃留洛夫的帆布油画《庞贝末日》(约1830—1833年),普希金评价此画堪称“俄罗斯画坛的初日”。


《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与死》
作者:(英)玛丽·比尔德 译者:熊宸
版本: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年10月


来自庞贝古城“贞洁恋人之家”面包房的绘画。

  自18世纪重见天日以来,庞贝这座被埋藏逾千年的古城就一直令世人瞩目。近年来,一系列新的考古发现,更是掀起了新一波的庞贝热,如今,庞贝已成为热门的旅行地。国人对庞贝的兴趣由来已久,朱自清在1932年的游记中便对庞贝(他称之为“滂卑”)有过详细描绘,近年来国内还多次举办过庞贝文物展。

  不过,在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古典学教授玛丽·比尔德的《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与死》(下称《庞贝》)中译本问世前,还很少有哪本书能既通俗,又不失学术性地向中国读者全面介绍这座古城。毛乌的《庞贝的生活与艺术》偏重考古,而安杰拉的《庞贝三日》偏重灾难场景再现,比尔德的《庞贝》无疑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古城的来历与未解之谜

  对大多数人而言,庞贝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从布尔维-利顿的小说到勃留洛夫的画作,庞贝出现在形形色色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但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仅限于那是一座曾被掩埋的意大利古城。为此,比尔德首先对庞贝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

  庞贝城的起源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在罗马人到来前,埃特鲁里亚、希腊和萨莫奈人先后在此统治。公元前4世纪,罗马人击败萨莫奈人,庞贝和坎帕尼亚的城邦纷纷加入罗马联盟,但仍然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由当地政府管辖,在外交和军事等方面则需要听从罗马的指令。公元前91年,同盟战争爆发,庞贝也是参战的意大利盟邦之一。战后,庞贝人获得了罗马公民权,但也成为罗马的殖民地,官方语言变成了拉丁语,并改用罗马的政治制度,开始每年选举双执法官。

  公元79年,庞贝遭遇灭顶之灾,维苏威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掩埋了它与附近的赫库兰尼姆、奥普隆蒂斯和斯塔比亚等城市。小普林尼的两封书信记录了这场灾难,他当年17岁,是火山爆发的见证者。在随后的岁月里,除了掘宝人的偶尔光顾(一所大房屋的门上留下了“此屋已凿”的字样),庞贝被世人遗忘了上千年。

  直到1592年,人们在挖掘运河时发现了带有古代壁画的墙壁,以及刻着“庞贝市议员”字样的石碑,这座城市才陆续被发掘。从18世纪末开始,发掘进展大大加快,不断有新的重要建筑被发现,庞贝城的面貌开始逐渐展现在世人眼前。

  今天,庞贝的城市布局已经相当清晰。根据考古学家朱塞佩·菲奥雷利的描绘,城中的每栋建筑都有了独立的编码,即便有的还尚未被命名。庞贝位于罗马以南240公里,在古代,普通旅行者从首都前往那里可能要花费三天,而信使骑快马可能只需一天。它所在的那不勒斯湾,在罗马时代就是贵族精英的度假胜地,许多名人在那里拥有别墅,比如恺撒就曾带领大批侍从造访政治家西塞罗的宅邸。通过贸易和罗马扩张带来的财富,庞贝成为一座繁荣的城市,建有圆形竞技场、两个剧场和四个浴场。庞贝还发掘了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工艺品,不仅体现了城市的富庶,更是古罗马时期生活的重要见证。

  不过,仍有许多看似基本的问题并未得到解答,比如,城中的人口到底有多少?为何在公元79年遭遇灭顶之灾时,城中的许多建筑处于毁损废弃的状态,比如,只有一家公共浴场是完全正常运行的?要知道,此时距离公元62年的那场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理应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修缮。事实上,就连火山喷发的具体时间都存在争议。就像比尔德所说,我们对庞贝的了解既比想象中要多,又比我们所自认为的要少。

  庞贝的政治生活和城市管理

  书中,比尔徳详细考证了庞贝的城市起源,也对古城的日常生活、社会治理、街区功能、公共活动、文化习俗等做了全景式的考察。

  在“街道生活”一章中,比尔徳向我们描绘了与平面地图截然不同的景象——阿波坦查大道,可能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是主要交通干道,在它与斯塔比亚大道的交会处,路面突降超过30厘米,任何车辆都无法通行。比尔德认为,此处可能是从广场到剧场,或是从剧场到朱庇特神庙的宗教游行线路的一部分。庞贝祭典的细节和日期已经无从考证,但这条线路的痕迹留了下来。

  从斯塔比亚大道到萨诺门的坡度很陡,还设有许多路障,比尔徳推测,它们可能是为了阻挡冲向城市较低区域的水流,将其通过阿波坦查大道和萨诺门排放出去。此外,城中的许多道路只容一辆车行驶,有学者提出,当时存在一套单向街道系统,可以保证车辆来往自如。比尔德则提出异议,认为庞贝交通的系统化程度很高的说法十分可疑,因为某些地方明显自相矛盾。但她也觉得,如果遵循约定俗成的路线行驶,可以更有效地避免交通堵塞。

  庞贝的政治生活和城市管理方式,也被部分破解。庞贝城中有超过2500幅选举海报,生动地捕捉了年度选举的氛围。它们被涂抹在房屋外墙上,一层盖着一层,因为每到新一年的选举,选举海报就会将上一年的覆盖。

  在同盟战争之后,罗马元素与原有的庞贝特色相互融合,不仅将罗马的洗浴文化引入庞贝,还对当地的政治生活和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政治上,庞贝此前的说奥斯坎语的执政官,被经由公民选出的双执法官、营造官所取代,两者的任期均为一年。选举海报表明了某个个人或团体对其候选人的支持,参加选举的公民可能按照不同区域来划分,分别上交其地区的选票。能够赢得大多数地区支持的候选人,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有趣的是,从公元71年到79年,每年都只有两人竞选双执法官,即候选人数与职位数相同。双执法官掌管法律事务,还可能要担任宗教职责,如进行肠卜,而营造官的职责与城中的建筑和道路网有关。当选官员需要进行公共捐助,出资举办角斗或斗兽表演。在财富、权力和影响力上,双执法官、营造官和市议员位于庞贝社会的最顶端。他们共同组成了当地的统治阶层。

  作为考古遗迹而永存

  庞贝发生了人间悲剧,是一座死亡之城,城市的状态定格在被火山灰掩埋的瞬间。不过,当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因此保留了下来,为今人了解古罗马文明提供了直观参照。

  19世纪,发掘者在已经固化的火山灰中充入石膏,填满肉体和衣物分解后留下的空洞,将受难者最后的样子固定下来,令今天的游客动容。同样触动人心的画面,还保留在大量壁画和涂鸦中,前者大多被藏入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留在原址的大多已经斑驳褪色,但游客仍然能想象到当年的华丽场面,而后者则是对平民和奴隶思想的生动反映。

  庞贝的壁画包括静物、风景和神话等题材,有的主题反复出现,表明它们在当地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例如,米孔和佩萝的故事出现在至少四幅画作和两个陶俑中。老人米孔遭到囚禁,即将饿死,女儿佩萝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他。在“弗隆托之家”的一个卧室里,画面还配上了一首诗,既表现女儿的羞怯和孝顺,又表达了父亲对女儿身体的尊重和虔敬。事实上,这幅画描绘了不同家庭成员应有的美德,强调了家庭生活的重要性。置身于这个房间,我们仿佛走进了罗马家庭生活的一个瞬间。

  庞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被定格在壁画中,那就是公元59年发生在圆形剧场的骚乱:在一场角斗表演过程中,庞贝人与努科利亚人发生了流血冲突。事件发生后,元老院下令十年内禁止庞贝举办角斗表演,此事因为塔西佗的记载而为后人所知。画面上呈现的正是骚乱的高潮时刻,对圆形竞技场的刻画非常细致,从楼梯、遮阳棚到场外的货摊都清晰可见。

  涂鸦研究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学者们不再将其视作某种鄙俗和不合语法的拉丁语,而是把它们看作日常文化和口语的重要元素。从涂鸦的位置、形式、内容和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庞贝生活的诸多细节。

  庞贝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比尔徳在扎实的考据基础上,为我们还原了古城两千年前的日常生活画面,让人如临其境。她推翻了此前的诸多假说,同时又构建了许多假说,她的所有场景描绘都从考古证据出发,体现了专业学者的严谨。在没有定论的问题上,她都会采取不确定的口吻,或者用问题代替结论。《庞贝》为我们呈现了古城的全景,既让我们对古罗马文明有了更多了解,也留下了诸多待解的谜题。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