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在读”,与大家分享的是,文化客厅第十一期的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文学评论》原主编陆建德。


陆建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前所长、《文学评论》前主编,现为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讲席教授。近年从事中国近代史和鲁迅研究,著作包括《戊戌谈往录》《海潮大声起木铎:陆建德谈晚清人物》等。


作为一名文学研究学者,陆建德的阅读习惯是怎样的?近期读过的最失望的书是什么?自己的作品中有哪本书是比较遗憾的?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他。在今年读过的书里,他向读者特别推荐了一本《文字的力量》。


新京报:最近在读哪些书?


陆建德:我读书,我觉得习惯不大好。有时候是读了一本,放在一边又读另一本,可能会同时读好几本书。但有的书就是读得快一些,从头到尾读完。


新京报:在今年看的书里面,有没有比较欣赏或者推荐的?


陆建德:我今天上午还在翻一本书,名字叫《文字的力量》。它主要讲世界文学,讲文字的惊奇力量。我觉得这个视角很有趣,它并不集中于某一个国家的文学,而是把眼睛放到世界各地去。






新京报:在今年看的书里面,有没有比较失望的?


陆建德:这还是不要说了吧。因为我是个历史学的外行,有时候看一些近代史著作,就觉得它们的写作有一些固定的套路。就是大家先有一个预设的标签,在这个标签的指引下,来进行历史叙述,我觉得这样的话,探索性和批判性会少一些。


新京报:在自己的著作里,最满意的是哪一本?


陆建德:其实,最近这些年我在做鲁迅相关的研究。关于鲁迅的研究,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我们多多关注。


新京报:在自己的著作里,有没有哪一本比较遗憾?


陆建德:其实,我就觉得(我的著作)毛病特别多。但是写出来就写出来了,这就好像医生检查身体一样,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我不能说,我的脾不好,肝不好,就把它拿掉。其实是有毛病的,我也要承认它是我自己的一部分,我就爽爽快快地接受它。它们都是我写的文字,写得不好,也请诸位多多包涵。


陆建德在读荐书


《文字的力量:文学如何塑造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美]马丁·普克纳著,陈芳代 译, 中信出版集团 | 新思文化 2019年7月版


这本书通过介绍十六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佳作,来论述古往今来历史长河中文字巨大的力量,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部小说——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亚历山大的枕边书《伊利亚特》,最畅销的书籍《圣经》,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一千零一夜》,影响了无数国家发展进程的《共产党宣言》等,在无数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文字用它特有的力量影响着文明进程。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这样评价道,普克纳用类似于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一书的方式,将“讲故事”提升到人类显著特征的高度。或许,在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写作起到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得多。


普克纳讲述近千年来塑造世界的文学,以及文学的创造者们的经历,他在游历虚拟世界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里周游列国,为他的理想——“世界文学”写下不断追寻的脚注。


陆建德推荐语:文字的惊奇力量,将视野放眼到世界各地,文字改变世界。


记者 | 何安安

视频拍摄剪辑 | 刘诗霞

编辑 | 徐伟

校对 |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