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晚会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空间。


1999年,时任北京市市长刘淇为时任北京新桥外国语学校外方校长李教准颁发首届“长城友谊奖”的奖牌。


新桥学校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根基。


韩语特色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的留学出路。


班级日志记录学生成长点滴。


多元的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西方节日的认知,学生加强对国际文化的理解。


艺术节上学生展示表演特长。


注重英语应用能力是新桥外语教学的重要特色。

  从英语培训到高中学历教育,再到国际教育的转型,在这所民办学校20年的办学历程中,我们可以看见教育如何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看见民办教育发展的不易,看见政策对民办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看见出国热潮背后家长对国际教育需求的转变,看见一所民办学校对教育的坚守。

  学校名片

  北京新桥外国语学校创建于1996年,是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建立的首家中外合作的综合高中学校,也是北京市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学校之一,设有高中部和外国留学生部。2011年更名为北京新桥外国语高中学校,并转型为国际高中学校。

  学校大事记

  1996年 成立学校,创建语言品牌“新桥英语”。

  1999年 获北京市市政府“长城友谊奖”;开设高级中学的职高专业商务英语,正式进入学历教育。

  2002年 开设高级中等学校的普通高中班。

  2005年 ①开设出国留学强化班,学习一年直升美、英、韩高校;与美、韩的五所大学建立友好学校。②首批高考生毕业,100%进入国内本科院校,67%进入一本院校,部分学生被清华、北大、人大等重点院校录取。

  2010年 转型国际高中学校,更名为北京新桥外国语高中学校。建立学生留学方案,给予全程留学服务和升入大学后的跟踪服务。

  2011年 60%的学生进入世界前300名大学;与美国、英国、韩国主流大学签订友好学校。

  2014年 80%的学生进入世界前200名大学;韩国教育部认可新桥“韩语课程”,并为新桥韩语课程提供教学支持;创建符合中国学生的国际课程。

  民办教育大事记

  1997年 国务院发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

  1998年 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要求3-5年内,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1999年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民办教育的定位也从“对公办教育的补充”变为“与公办教育并重”,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甚至开始直接给予部分民办学校以资金支持。

  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逐步显现。

  2004年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第二十七条指出“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

  2012年 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府加大了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力度。

  2015年 教育部发布工作要点,强调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

  2017年 教育部发布《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被一所学校改变的人生

  2002年,放弃公办重点高中,入读新桥高中;2005年,参加北京高考,以英语单科146分入围中国传媒大学英语播音专业的最终复试;如今,就职于美国媒体CBN,是所在团队里唯一一名双语记者……回望过去15年,如果没有当初那个冒险的决定,没有高中三年的历练和契机,就没有今日的李蒙霏。

  2002年,李蒙霏初中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北京新桥外国语学校的招生开放日。“那次,我被美国外教的授课吸引,感受到了英语真正的魅力。”之后,李蒙霏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公办高中转投新桥。

  放弃公办重点高中,选择一个民办高中学校,十多年前,这样的决定,一般人都无法理解。彼时,创建于1996年的新桥做高中学历教育也才短短几年。但吸引李蒙霏的,是新桥在英语方面的优势。

  转型学历教育前,新桥已是北京知名英语培训品牌之一,它引入了听说为先的“自然主义英语”,并将口语级别化、系统化,而且还是北京市最早一家全部聘用外籍教师教授英语口语课的学校。

  打破传统的英语授课方式,与外教频繁互动交流,学校组织的中美英语夏、冬令营——新桥三年学习,李蒙霏的英语特长被不断强化,这使他更有信心放弃国内大学,去美国打拼与众不同的人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

  北京新桥外国语高中学校国际课程理科部教研主任杨建慧从1998年起就在新桥教数学,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有的学生目标很明确,自主性很强;有的来自明星家庭,学习认真,待人随和;有的严重偏科,英文特别好,学数学特别费劲;还有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既要关心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过,走入北京新桥外国语学校后,不少孩子悄然发生着改变。

  杨建慧说,与公办示范高中不同,民办中学因诸多因素限制,很难招到中考成绩较高的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还要保证教学质量,是民办学校必须应对的难题。

  在杨建慧看来,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成绩优异,但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挖掘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优势,才是新桥要做的。借助于自主、多元的课程安排,民办教育能提供更具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让学生系统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的同时,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不仅花时间教学,也花时间了解我,为我提供教育疏导。学校开的心理课、兴趣课,如国外艺术赏析、文学赏析,非常有意思。”李蒙霏回忆。杨建慧常常在各类比赛、圣诞晚会之类的活动中,被学生的出色表现吓一跳,“没有想到,那些平时不起眼的学生,创造能力那么强。”

  2005年,新桥有了第一批参加北京高考的学生,他们100%进入国内本科院校,67%进入一本院校,其中一些学生还被清华、北大、人大等重点院校录取;2011年,60%的学生进入世界前300名大学;2014年,80%的学生进入世界前200名大学……不断提升的办学成绩证明,新桥在课程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是行之有效的。

  助学生闯出一片留学新天地

  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北京新桥外国语学校,自己也是一所有“个性”的学校。新桥率先开设了韩语课程,并且做得风生水起,把大批学生送进了韩国名校。

  2000年后,随着家庭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家长不愿孩子再走高考“独木桥”,转而申请国外本科。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高考弃考人数达84万,2010年接近100万,2014年超过100万。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约占总人数的1/4。

  部分公立中学纷纷开设国际课程班,如人大附中国际班、北京四中国际部、北京十一中学国际班。同时,民办国际学校以其招生的灵活性、课程的创新性等赢得了市场发展空间。

  2005年,新桥开设出国留学强化班,学生学习一年,直接升入美国、英国、韩国的高校。同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新桥设置韩国国际高中班,这也是北京最早开设韩国语特色课的高中班。2011年,新桥又转型为国际高中学校,更名为北京新桥外国语高中学校。

  新桥财务总监赵仁姬回忆说,当时,为了让韩国大学对新桥的韩语课程有更多了解,接纳新桥的学生,她陪同校长陈燕冰去韩国,一家一家拜访韩国知名大学,介绍新桥的情况。

  如今,历经十多年积淀,北京新桥外国语高中学校的韩语国际高中班已非常成熟和完善,韩国教育部和韩国众多知名大学都给予高度的认同和支持,诸多学生进入韩国首尔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延世大学、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庆熙大学等韩国知名大学就读。英、澳班和美、加班也将大批学生送入欧美名校。

  办学20年来,新桥既有针对市场需求所做的变革,也有对自身教育理念的一贯坚持。2017年,北京新桥外国语高中学校将重装出发,踏踏实实创建符合中国学生的国际课程,帮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故事】

  报考韩语方向 另辟发展路径

  ●张鹃,2006级北京新桥外国语学校学生

  我是新桥第一届韩语班学生,目前在韩国大使馆工作。新桥给我搭建了一个接触韩语、了解韩国文化的平台,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时得知新桥有韩语,我还有点吃惊。我本来觉得,韩语应该是大学开始的小语种专业,没想到高中就有。我原来想选雅思班,但父亲看得长远,他认为韩企在中国发展势头很好。最后,我选了韩语班。

  因为是第一届,韩语班还处在摸索中。高一时,因为学生都是零基础,安排的韩语课时并不多。到了高二,课时数和难度都明显增加,我们还得准备韩语能力水平测试。我记得,第一次参加韩语能力等级考试,我和另一个同学都考过了2级,这让老师眼前一亮。有了成功案例,班里的学习风气就愈发浓厚了。借助在高中阶段打下的扎实语言基础,我后来在韩国顺利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

  【对话】

  巩固中国基础 汲取西学精华

  ●陈燕冰 北京新桥外国语高中学校董事/校长

  新京报:新桥一直坚守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陈燕冰:为学生负责,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直是学校坚守的办学理念。当年,韩国首尔大元外国语高等学校校长录取新桥学生后,问我:“陈校长,我收了新桥的学生,您对我和我的韩国大元外高有什么要求?”我说:只有一个要求,兑现您的承诺——凡是进入韩国大元外高的新桥学生,毕业时全部进入韩国最好的首尔大学本科学习。

  新京报:近两年北京的国际学校越来越多,新桥如何面对新的竞争?

  陈燕冰:20年来积累的英语教育、高中教育、国际教育经验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总结过往的经验,创建真正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国际课程体系。其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不能丢。新桥在以往的办学中一直强调中国文化、中国根基,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觉得新桥“挺土”,现在国际学校都已经认识到中国根基的重要性。

  新京报:未来在课程方面会有哪些创新?

  陈燕冰:新桥的国际课程将中国初高中和海外的初高中及大学课程有机融合,结合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5门国家课程、近30门AP或IB国际课程,20余门自主研发选修课程。

  这一课程体系的特色之处就在于,既巩固中国基础教育理科应试能力优势,又取其国际课程的多元化的应用能力精华。

  新京报:新桥如何吸引好老师,留住好老师?

  陈燕冰:一是充分尊重每个教师的个性和特点,给教师们创造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和机会;二是给教师们创造和谐、愉快的工作和生活氛围,让每个老师都能找到归属感,也就是现今那句流行语——幸福指数要高。目前,在新桥工作十年以上的教师占全校教师人数的75%,他们是把学校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做。

  D04-D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本版图片/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