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在温苏学区少代会上,学生展示红十字急救技能。

  聚焦·海淀学区制改革

  一直以来,海淀区都将红十字青少年人道教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学区制改革契机下,各个学区结合区域内特色,进一步推进红十字人道教育在中小学开展。

  5月8日,温泉苏家坨学区成立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以此为起点,结合区域资源优势,探索和创新学区红十字人道教育“新模式”,促进红十字精神在学区内落地生根。

  学区统筹规划 推进红十字教育

  “发现有人发生意外伤害、重病急症时应拨打什么电话 ……”6月28日,北京市海淀区台头小学(以下简称:台头小学)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新一期的“红豆说 红豆讲”。自2016年9月开始,该栏目已推送了近两百期内容。除了在新媒体平台发力,台头小学红十字社团也走进班级、社区等,开展志愿服务。

  台头小学的探索,是海淀区温泉苏家坨学区(以下简称:温苏学区)红十字人道教育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温苏学区的11所学校中有不少是红十字青少年人道教育实验基地学校、项目校,不同学校也形成了各自红十字人道教育特色。其中,北京市海淀区寄读学校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德育重要内容;苏家坨中心小学将红十字相关内容纳入学校整体课程设计,形成学校的红十字品牌“苏小爱”;中法实验学校编写急救课程体系,并在校内外推广……

  如今,温苏学区各学校已具备一定的教育基础和资源优势,如何助力他们进一步发挥各自特色,让每个学校“能量”更大,优势更明显?温泉苏家坨学区管理中心副书记、副主任刘红艳表示,作为学校的帮手、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手,学区通过统筹规划,助力特色学校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红十字精神在学区内落地生根。

  5月8日,温苏学区管理中心及学区内11所中小学成立12支海淀区学工委温泉苏家坨学区分会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刘红艳认为,这是学区推广和普及青少年红十字教育的“新起点”。“学区将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深入人心。”

  从课程到品牌 落地综合素质培养

  在刘红艳看来,“红十字教育不仅局限于急救知识、技能的学习,它也是德育教育的生动体现。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体会和感悟人道博爱的精神。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传播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信心。”刘红艳希望通过红十字教育,反哺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前,温苏学区举办了“创新教育遇见红十字——走进创客小镇,志愿服务在行动”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科技课程的同时学习救护知识;在海淀区学工委、温泉苏家坨学区学工委分会联合举办的“走进贝家花园”活动中则是贯穿了生命科学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刘红艳表示,除了创办特色志愿活动,未来温苏学区将利用学区内的资源,在全学区形成红十字文化,把红十字做成学区的名片。“从活动到课程再到文化,形成相应的体系和品牌,让红十字精神根植于每一位师生的心灵。”

  ■ 案例

  师生合力落地红十字教育

  “校内结出小红豆,家长师生齐点头。红豆力量校外传,服务社区走在前……”这首朗朗上口的快板词,唱的是北京市海淀区台头小学(以下简称:台头小学)红十字社团的“小红豆们”。

  为了让红十字教育“入脑入心”,近年来,台头小学成立红十字社团,培养出了一批批掌握红十字急救知识、具备基本急救技能的“红十字传播使者”。他们走上学校讲台,走进社区,利用情景剧表演等多种方式普及急救相关知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台头小学的“小红豆们”已小有名气。

  不仅仅是学生,台头小学的老师、家长也是红十字传播的“星星之火”。学校教职工、全体家委会成员都通过了红十字相关培训,掌握了基本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

  此外,台头小学还结合学校优势特色进行创新。台头小学副校长王燕介绍,学校将红十字的历史发展以及海淀学工委、学校的探索编成了快板。同时,学校还在数学课上融入红十字文化。

  经过探索,台头小学被授予首批“红十字青少年人道教育实验基地校”等称号。但王燕认为,红十字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她计划以课程形式继续落地红十字教育。“让所有学生按年龄、分阶段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采写/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