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10月29日,教育部召开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主题发布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校园食品在安全基础上,还要做到“食欲”和“食育”。


“吃饭的过程其实包含了很多对孩子的教育内容,这些细小环节中体现了非常重要的育人内涵。”王登峰表示,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饭菜不但要有“食欲”,还要在吃饭过程中进行“食育”。


“食育”指什么?王登峰称,第一个方面,要让孩子了解饮食的知识,包括每种食品、菜品的营养价值,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宜吃什么食品;第二个方面,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孩子们学会健康知识,包括不喝碳酸饮料、不吃油炸食品、有节制地饮食等。第三,还要形成行动,包括如何领餐、集体用餐,吃完后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吃饭时如何进行交流等,都是对一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王登峰称,二十年前在日本小学学校的见闻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些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会把吃剩的骨头和刺、油纸、皮筋和酸奶罐子分门别类地放到不同的地方……食育不仅仅是吃一顿饭的事情。”


王登峰表示,校园食品安全首先是基础性,下一步要重点推进,把饭菜做得可口、让孩子们喜欢吃,同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在整个吃饭过程中,推进相关内容的训练,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