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克拉格(右)将波普艺术中的现成品概念进行转化,让现成品成为作品材料,实现了艺术语言的突破。本报记者 孙纯霞 摄



1


2


3

  本报讯 (记者李健亚)塑料、木材、玻璃等不同材料竟然能构成超级抽象且具诗意的雕塑。昨日,“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幕,英国著名雕塑家托尼·克拉格用过去15年的主要作品(包括49件雕塑和127件纸本作品)上演了一场雕塑诗意“大爆炸”。

  作品想象力冲击观众眼球

  托尼·克拉格是极具影响力的英国著名雕塑家。他在1988年赢得了特纳奖,又在2002年赢得了雕塑方面的皮蓬布鲁克奖。昨日开幕的个展用创造性和想象力不断地刺激着观者的眼睛。展厅内,作品《哈姆雷特》是用薄胶合板层演绎的一段经典故事。它由成千上万薄胶合板层堆放而成,就像一块沙漠般的岩层。而《势如破竹》又用雕塑生动的色彩牢牢抓住人的视线。作品呈现明亮的蓝绿色,从正面看,是双鱼的形式,极富动感,不过扭动的身体又呈现出蛇的感觉。托尼·克拉格想表达的是关于生命、时间和命运复杂曲折的沉思旅程。

  创作集中体现材料价值

  此次展览展出的49件雕塑不啻是给国内艺术界来了一次雕塑大爆炸。雕塑材料的大爆炸、雕塑观念的大爆炸——漫步于展厅,你会惊讶于生锈的铁也能创作出美好的雕塑作品。托尼·克拉格告诉记者,自己是材料主义的唯物主义者,自己在长达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在做的就是赋予材料以价值。

  在中央美院美术馆王璜生看来,托尼·克拉格在雕塑作品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上的无穷想象力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他早期的科学实验生涯。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4月15日。

  ■ 专家速评

  波普艺术再发展

  托尼·克拉格发展了波普艺术的现成品观念——利用废旧物品构成崭新的雕塑;他尝试着使用钢、铜、塑料、橡胶、玻璃、木头、石膏等不同材料进行雕塑创作。他注意到在工业社会与信息技术社会中对雕塑提出挑战的种种问题,因为更加富于活力地利用人类精神活动的特质,创造出对人们习惯的格式与规范有突破的雕塑作品。

  吕澎(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

  ■ 花絮

  托尼·克拉格将取代亨利·摩尔?

  对于托尼·克拉格的到临,国内艺术圈用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托尼常被认为有取代亨利·摩尔之势”,以显示出他的重要性。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告诉记者,评价艺术家的影响要从美术史和公众社会影响度两方面来看。亨利·摩尔以其独特的形式、创作的主题,隐含着对雕塑的革命,同时也对公众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样,托尼·克拉格对传统材料、当代材料的掌握能力强,赋予材料以更深的文化,丰富我们的日常经验,在观念意义上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亨利·摩尔已经死了,而托尼·克拉格还活着,所以有取代之势。”

  三部作品还原艺术家

  《大教堂》①

  作品的创作源头可以追溯到1990年的《大教堂》。这件作品包含四件垂直圆柱状的物品堆,堆积这几个圆柱的物品是一些找来的圆柱状的东西。作品有许多变化,但每一件都是物品层层堆积,只依靠地心引力保持它们垂直于地面的状态。

  《数码皮肤》②

  2006年,克拉格遇到一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开始引导他使用数码和计算机技术。自此,克拉格开始使用电脑来协助创作。克拉格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第一件作品是《数码皮肤》,它的外壳上覆满了凸起的二进制数字1和0的数字矩阵。

  《早期形式》系列③

  《早期形式》是克拉格铸造作品里创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系列,它演进为一整个系列扭曲和变异为其他形式的容器类作品。系列作品中最早的一件是以化学烧瓶为基础制作的,然后,拉格又开始引入其他类型,故意将古代容器与试管混为一体。

  作品解读:岳君瑶(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部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