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人,风采浪漫依然

  【编者按】

  1997-2017,香港回归20周年。20年来,众多香港导演北上内地加入电影制作,华语电影的创作、类型、市场也因为香港影人的一步步参与,发生着深远而巨大的改变,从而形成当代中国电影最蓬勃、也最动人的一段风景。

  新京报独家专访12位香港导演,包括吴宇森、刘镇伟、尔冬升、陈嘉上、刘伟强、陈木胜、郑保瑞、彭浩翔、梁乐民、陆剑青、曾国祥和黄真真等不同世代、不同风格的电影创作者,共同探讨20年华语影坛的变化与生态,为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留下一段最真切、也最诚挚的大中国影像图卷。 新京报文娱部

  2011年底,正在筹备《太平轮》的吴宇森被检查出患了淋巴癌,整个剧组停了下来,养病期间他看了不少DVD,结果看到了很多烂片,他猛地一拍腿,说:“糟糕了,如果我现在走了,自己还没有拍到一部好电影就白活了。”他把所有烂片的DVD都剪掉扔了,次年1月去美国进行手术,6次化疗后才把他从死神身边拽回来,他松了一口气说还有机会。当时本该安静休养的他立即恢复因病中断的《太平轮》拍摄,“每个导演都希望能拍出一部带有中国史诗精神的电影,让外国人真正认识我们,这部电影我还没有拍到,这也是我将穷尽一生追求的事情。”

  上世纪90年代,曾一手创作《东成西就》、《大话西游》系列等喜剧经典的刘镇伟,是票房与口碑的保障。“天马行空的想象、肆意放纵的幽默、让人哑然失笑的无厘头”,成为他行走江湖的标签。然而,“北上”拍片后,几乎所有作品口碑都不尽如人意,开始被视为票房毒药。

  身处电影中心北移这个无法更改的趋势中,刘镇伟似乎只有继续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只不过现在他的状态更放松、心情更平稳。他说现在不会随票房口碑下跌的压力要死要活,是因为“过了那个经受不起的年纪”。

  作为香港电影大家族里的“少爷”,尔冬升与大银幕的缘分似乎与生俱来,从1977年在古龙名著改编的电影《三少爷的剑》中扮演三少爷,到38年后亲自执导同名影片,电影的江湖中已承载他太多的传说。

  2005年的《千杯不醉》为尔冬升打开了内地的大门,之后的《门徒》以及其担任监制的《窃听风云》系列更是让他收获了票房的保证。但他选择了另外一种直面现实的方式,将视角对准了龙套演员,从而有了那部《我是路人甲》。

  2006年的影片《我要成名》中,刘青云饰演的香港资深演员向新演员霍思燕这样介绍陈嘉上:“他大概是香港数一数二的导演吧。”这话当时看来并不夸张,尤其是港式商业片导演谱系里,能胜过陈嘉上的真的不是很多。

  北上这些年来,曾经拍出《精武英雄》《野兽刑警》等佳作的陈嘉上尽管创造了《画皮》这样的票房佳绩,也因为后续影片质量而饱受争议,但他觉得这些磨砺反而让自己更加确定是“作为一名中国电影人生活了”。十多年来,他不仅普通话流利了很多,视野也广阔了不少,对此他很满意。

  2016年初,主旋律献礼大片《建军大业》宣布由凭借《古惑仔》系列成名的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对很多人来说,这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一是香港导演北上内地后,又一次对创作风格的转型,二是内地主旋律影片对导演的选择,确实眼界开阔了,也更尊重了对市场和观众的要求。而对于在影坛打拼近三十年、拍过各种类型影片的刘伟强来说,只不过是又一个新鲜的电影故事摆在眼前,不去拍实在有点对不住自己,“也想过会拍不好,但我没在怕啦。”

  如果说,徐克、杜琪峰等一众香港电影人在北上之前就已经声名远扬,有着坚实的市场基础。那么陆剑青和梁乐民这对电影人组合,则算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在北上之前,他们没有知名度,没有让人记得住的电影作品,以两袖清风进驻内地,却凭借一部合资片《寒战》艳惊四座,2.53亿的高票房和当年金像奖九座奖杯,令这一对半路杀出的“新人组合”异军突起。

  内地成为陆、梁双雄的风水宝地,也证明只要有才能,加上资源与市场的助力,一战成名不是梦。

  采访当天香港正遭受台风“苗柏”的袭击,好在航班并没有被取消,陈木胜自己都感慨:“幸好能飞过来,可惜都是误点。”北上这十多年来,他用普通话交流已经完全没有障碍了,“二”之类极具地域性的方言用起来也很是顺手。

  1961年出生的陈木胜很早就花白了头发,他自己则笑说这和辛苦没关系,遗传所致,一家六兄妹都是白头。一直以来,这位香港动作片导演很靠谱,几乎部部都在水准之上,北上内地之后也很少失手。除了去年的《危城》,同样是陈木胜+刘青云+古天乐的组合,和上一部《扫毒》相比口碑大跌,成为香港导演又一次内地圆梦的失败例子。不过陈木胜有着香港影人一贯的不屈不挠,“遗憾肯定有,但时间总得会过去,往前看才是最重要的心态。”

  郑保瑞第一次独立执导剧情片是在香港回归后的两年,之前的他当惯了副导演,脾气很大,很爱骂人,他笑着说,“因为导演不骂这工作就轮到副导演,现在温和很多。”以炫目血腥的场面和视觉效果取胜,以精心营造的氛围把控观众心理,是郑保瑞的一贯风格。他说遇到迷茫就看一遍被自己视为心灵鸡汤的李安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他至今都记着一句话“你要让观众看到自己,而不是看到你。”

  长期香港电影的修炼打磨,郑保瑞北上后一直在探索在广大内地市场的合适位置,“西游”类型电影的成功,让他成为周星驰之后第二个进入内地影市“10亿俱乐部”的香港导演。

  香港回归那一年,亚洲电视台喜剧综艺科的一位节目编剧,根据王义夫晕倒事件写了一部小说。这部非常受年轻人喜爱、一度被香港商业电台改编成广播剧的小说,很快入了大导演杜琪峰的法眼,于是将其改编成电影。与此同时,原作者也风风火火地拍摄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部电影短片《暑期作业》,并得到台湾金马奖最佳短片提名。杜琪峰改编的那部电影叫《全职杀手》,而那位后来也在华语电影圈留下自己独特印记的天才电影青年,便是彭浩翔。

  对于香港影迷来说,曾国祥是个熟脸——曾志伟的儿子,曾宝仪的弟弟,总在一些香港小片里演一些面带衰相的三四号宅男。直到去年的《七月与安生》,人们才发现这个年轻人做导演也有一套。而对于曾国祥自己来说,从进入演艺圈的第一天起,他心里想的就是当导演,演戏只是“对当导演有帮助”。

  现年38岁的他,非常能代表当下的香港年轻电影人,他痛快有冲劲、前卫不失文艺。谈到回归后香港导演北上的潮流,他坏坏地笑了:“幸好当年他们(老导演们)走了,否则我们这些新导演肯定没戏拍。”

  从张婉婷、罗卓瑶,到许鞍华……曾几何时,香港女性导演撑起了专属于自己的一片电影天空:哪怕大银幕铺天盖地打打杀杀的男人戏占了重要位置,女性导演的细腻视角依旧占据着一块领地。这其中,黄真真算是一个相对另类的存在,抢眼的朋克造型、张扬的个性,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电影态度,成全了她锐气十足的作品。

  从2004年凭借《六楼后座》拿到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晋导演奖提名开始,短发皮裤的黄真真在片场飙狠话、行叛逆,将电影拗出了个性范儿,也为内地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劲“女性气质”。

  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前300部影片(含进口片)中,45位香港导演贡献了61部,其中有14部是2016年上映的。周星驰以三部影片总票房48.39亿元稳居第一。而这61部影片中,有42部都属于动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