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韩国演员金贤重时隔四年携主演韩剧《时间停止的时候》重回小荧幕。据新京报消息,其首播的收视率只有0.1%。抛却该剧是KBS W电视台推出的首部水木剧、观众尚未培养起收看习惯等不利因素不谈,这个收视率也的确让人大跌眼镜。但对此事感到“喜大普奔”的韩国网友却占据大多数:因为他们对主演金贤重实在是太有意见了。

  曾主演韩版《花样男子》的“花美男”金贤重,此前因酒驾、暴力殴打女友、不配合亲子鉴定等劣迹为网民议论纷纷,虽然一些事件的真相至今未可知,但金贤重仍然为自己的负面新闻付出了网友讨伐、口碑下滑的沉重代价。

  韩国艺人一旦拥有负面新闻,相当于事业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判处死刑”——例如2009年因出演过《宫》的演员朱智勋曾因吸毒被抓,毒品除了给他带来半年刑期、300余万韩元罚款以及120小时的强制社会公益服务外,还致使韩国几大电视台将其封杀,自己参演的电影被延期上映——朱智勋的演艺生涯骤然停止。

  不仅如此,如对待金贤重一般,韩国观众对于朱智勋也是十分不待见。虽然朱智勋选择在丑闻爆发后服兵役,但归来后其人气也大不如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无剧可拍。作为电视剧演员及广告模特,失去了观众的注意力,基本上相当于失去了事业的基本盘。韩国观众对于拥有负面新闻的艺人的“零容忍”态度可见一斑。

  韩国娱乐行业发展已趋成熟,演艺行业相关协会有极高的威信,对艺人的德行操守方面规定甚严,如有艺人出现了影响极其恶劣的负面新闻、甚至有违法犯罪行为,演艺协会就会同相关电视台、影视公司采取措施——轻则警告重则封杀——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这在潜移默化间帮助行业树立了规则,让艺人乃至观众知晓负面新闻的恶劣性与严重性。

  此外韩国由于艺人数量多、彼此间竞争激烈,一旦某位艺人出现负面问题,极容易被竞争对手及其所在公司炒作利用,我们国内娱乐圈常见的“发黑稿”等操作,在韩国也是数见不鲜。由于网络有着很强的汇聚效应与放大效应,劣迹艺人的负面新闻往往被添油加醋地扩散,以至于对涉事艺人本无成见的“吃瓜群众”也很可能会在各路消息的狂轰滥炸之下带上“有色眼镜”看待当事人。

  不仅如此,韩国网民对劣迹艺人这种“零容忍”的态度,还与悠久的民族“恨”文化息息相关。由于历史上韩国曾长期处于受邻国入侵、统治、压制的积贫积弱状态,屈辱的历史与强烈的危机感造就了“愤怒的韩国人”,群体“恨”意也就深深植根在韩国文化深处,并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韩国著名文化学者金烈圭曾精准地形容这种文化:“(恨)有时是一种心中沸腾的怒火和感慨;有时又是一种对他人的诅咒和复仇之气;有时是一种自责的撕心裂肺;有时又是一种以刀相向的怨恨之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国人的宽容度较低,不轻易原谅他人过失也算是“恨”文化的一种体现。

  相比之下,崇尚“兼收并蓄”文化的中国人,对于劣迹艺人则要宽容大度得多——例如某些涉毒艺人还能拥有众多为其洗白的粉丝,深陷婚内出轨危机的演员则照常参加热门综艺……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原谅劣迹艺人能够让其重新获得事业机会,使之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文艺作品;但像艺人这类公众人物,其所言所行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力,一味宽容忍让实非良策。我们不妨适度学习韩国的做法,用一定的标准与规范来约束公众人物,让其知晓:自重自律自爱,始终是立于行业乃至对待人生的准则。

  沈持盈(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