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台湾当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钟肇政去世,享年九十六岁。自此,这位台湾乡土文学“承前启后”的文学大家完全走进了文学史中。>>>闪闪泪光鲁冰花:“台湾文学之母”钟肇政去世


钟肇政。 


作家钟肇政在大陆的知名度,不及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的长篇小说《鲁冰花》。这部小说是钟肇政第一部长篇,出版于1960年,以日本殖民时期之后台湾的乡土风貌为蓝本,揭示了在一个荒诞不经的年代里的社会病态。小说中的主人公美术教师郭云天发现农家子弟阿明的绘画天才后,就给予悉心培养。然而,由于社会的黑暗和教育的腐败,这株刚刚出土的幼苗犹如“鲁冰花”一样被摧残了。

 

1989年,钟肇政与吴念真一起改编的电影《鲁冰花》上映,在柏林影展等多个电影节获奖,由其原创的同名主题歌也风靡一时。电影和歌曲引进大陆后也广受欢迎。1991年,歌手甄妮在春晚演唱了《鲁冰花》,电影和歌曲也成为大陆几代人的共同回忆。


歌手甄妮在春晚演唱《鲁冰花》。


鲁冰花这种植物在小说中象征意味十分明显。小说结尾,作者借着郭云天的思绪,表达出了“鲁冰花谢了,留下粒粒种籽,明年又会开出一片黄色花朵点缀人间;而在这一开一谢之间,使茶园得到肥份。然而,人世间的可贵的天才之花谢了,到底会留下一点什么呢?”在电影中,这一意象也被做了升华,伴随着“闪闪的泪光鲁冰花”的旋律,引爆泪点。《鲁冰花》的主题放在今天来看仍然不过时,如何均衡教育资源,让制度不埋没人才,值得时时思考。

 

《鲁冰花》虽然广为人知,但是放在钟肇政的文学版图里面,却并非佼佼者。他出生于1925年,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经历了现当代史上的各个重要时期。青年时期正处日本殖民时期,让他对家国离乱之恨有着切身体会。1951年开始文学创作之后,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文艺理论、电影剧本、翻译等作品,其著述之丰、创作领域之广在台湾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在他和叶石涛等人的努力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受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台湾乡土文学在中断十多年后重新得以复兴。


电影《鲁冰花》剧照。

 

在钟肇政最为重要的《浊流三部曲》《台湾人三部曲》中,“我们是五千年前统一中原的炎黄子孙……”传递出了浓重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两岸有关台湾的文学史研究上,都给予了钟肇政非常高的评价:刘登翰、庄明萱主编的《台湾文学史》认为,钟肇政的创作因为将思想内涵与艺术追求较为完美地结合,使其成为台湾乡土文学发展上的一个高峰;台湾学者陈芳明的《台湾新文学史》中,认为“钟肇政的出现,使后来的许多作家更加勇于投入长篇小说。”

 

钟肇政的创作立足于台湾乡土,对地方文化、自然风貌多有精心的整理和精美的描写,其作品也展现了命运多舛的台湾社会,对本土的风俗习惯、道德风貌、家庭婚姻甚至衣食住行都有深入肌理的描写,对于遭受侵略的文化进行了还原。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滋养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文艺的发展,并随后间接影响到了大陆的文艺创作和读者观众的视野。

 

而今,钟肇政老先生仙去,但其文化追求和作品将不灭,《鲁冰花》的旋律也会被一代又一代人传唱下去。

 

□何殊我(评论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