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冯志强

  性别:男

  籍贯:河北辛集

  去世原因:病逝

  去世时间:2012年5月5日

  终年:85岁

  生前身份:武术家,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创始人

  5月5日中午,北京医院,老伴李玉珍向躺在病床上的冯志强道别,“今儿是阴历十五,得回家烧香,我走了。”

  门将掩上的一刻,冯志强望着老伴说,“我也要走了。”

  “去哪?”

  “回昌平。”

  位于昌平的平房,独立的小院,黑白石子在地面嵌成一幅太极图,山水映衬中,太极正气,融合天地。

  当天下午,冯志强驾鹤西去。

  侠骨

  一代宗师的风度

  本世纪初,冯志强随中国武术代表团应邀前往日本交流。

  临出发前,子女一再嘱咐他,不要和任何人单独见面,只交流不交手。

  抵达日本后,四五名身形健壮的拳师来到冯志强下榻的酒店,请教拳法。

  几番言语交流,火药味儿迸发。数招切磋过后,来访者抱拳,心悦诚服地离去。

  此时的冯志强已年近80岁。

  上世纪70年代,冯志强还是北京电机厂的员工。每逢周末,家中必宾客盈门,与学生和武术爱好者的交流,必不可少。

  一次与学生讲解推手技法时,眼看对方要摔倒,冯志强一把将其抓住,顺势推到床上。对方未受伤,床板却被砸劈。

  类似的“破坏事件”时有发生,但冯志强并无任何不悦,送客后,乐呵呵地面对妻子的唠叨。

  忠魂

  “我的根在中国”

  上世纪80年代,冯志强正式收徒。

  “重武德”,他总是向弟子强调,人品比武技更重要,告诫弟子要做“三好学生”:家庭好、工作好、练拳好。江湖中,常有派系间互不服气。习武多年,冯志强却鲜去评价其他门派的不是,“他总说,天下太极是一家,要修太极大道。”长女冯秀芳说。

  小池勤,现任日本冯志强太极研究会会长。1984年,他慕名来到中国,找到冯志强,希望他能赴日交流、传授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冯志强接受邀请。

  此后几十年,冯志强先后走遍墨西哥、美国、新加坡等国,将陈氏太极拳传向世界,弟子遍布世界各地。

  “出访时他都提醒身边人,自己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形象,不能为祖国丢脸。”大弟子谢志根说。每次出国交流,会场必挂上中国国旗,冯志强才会落座。

  在他制定的《混元太极修炼守则》中,第一条便是“爱祖国,爱家人,爱混元,爱老师,爱学生,爱同门。”

  很多国外的企业家用重金、绿卡说服冯志强出国,均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的根在中国。”

  柔情

  自行车上的宽阔臂膀

  为人、为友,冯志强铁骨铮铮。为夫、为父,他心思细腻。

  冯志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对弟子、学生,甚至是外国友人称,“妻管严”的男人是好男人。

  携手相伴60多年,妻子李玉珍觉得,找了这个男人,是自己的福气。家里的水电、燃气安全,全被冯志强“包圆儿”。

  喜欢京剧,还喜欢流行歌曲,边扭秧歌边唱着“妹妹你坐船头……”,大家捧腹大笑。

  在冯秀芳的童年记忆中,父亲的那辆二八自行车,除了铃不响哪都响。

  在北京电机厂工作,冯志强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从位于天坛北门附近的南五老胡同出发,骑20多公里,到大山子上班。

  冯秀芳曾蹬着这辆自行车一路咣咣当当骑到北新桥,满身大汗:难以驾驭的车把,硬邦邦的车座,“父亲是怎么天天骑它上班?”

  父亲退休后数年,已成年的冯秀芳望着倚在墙边的“老爷车”,思绪回到6岁时,父亲载着患胃病的她,走街串巷去做针灸。道路曲里拐弯,她坐在横梁上,却丝毫不觉颠簸。

  身后,是父亲宽阔的臂膀,沉稳如山。 新京报记者 卢漫 实习记者 萧辉

  寄语

  中国文化推崇厚德载物,姥爷也常常教导我们习武之人最重要的是武德。他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武术方面的理论,更多的还是老一辈人那种平凡却又伟大的厚德精神。姥爷已经离我们而去,我们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一定要不断努力修炼,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

  ——外孙高原、冯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