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周玲前往湖南张家界看望一位尘肺病农民工。受访者供图


扫二维码看视频报道

  姓名:周玲

  年龄:37

  社区:海淀茉莉园社区

  事迹:2011年3月参与“大爱清尘-农民工救助行动”公益项目,筹款4700余万,累计帮助救治2300余名尘肺病患者。

  “他们都是建筑工人,看起来不像病人,但话说久了,呼吸会变得急促。”周玲说,这是尘肺病的最初症状。

  8年前的冬天,深圳一处学校食堂里,她与4名中年男人在灯下围坐——他们十多年前从老家来到这里,在工地做苦力,粉尘经年累月留在肺部,胸痛、喘不动气、不停咳嗽。

  那是周玲第一次见到尘肺病人,也是第一次听到“尘肺病”这个词。

  如今,这4名病患已有两人离世,另外的,也早已不能“干重活”。

  周玲也一直在尘肺病农民工家庭里穿梭,还参与创办“大爱清尘-农民工救助行动”公益项目,得到医疗资助的患者从20人变为2300余人。她也在尝试,关注病患背后的家庭,做好预防普及工作,希望公益“不仅能救人”,更是在悲剧降临前“搭把手”。

  高楼背后的尘肺病民工

  周玲没想到,深圳的高楼繁华背后,隐藏着大批因建筑粉尘,感染尘肺病的农民工。

  2009年冬天,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工作的她,到深圳出差时,当地一名大学生告知,一批尘肺病人需要帮助。

  当晚,周玲见到4名尘肺病患者。他们都是湖南农民,40来岁,衣物破旧。十多年前从老家到深圳打工,因没有文化,就在建筑工地上做些打地基的苦力。

  “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深圳等沿海城市发展的黄金期,很多农民涌进城市务工。”周玲解释,打地基需要使用风钻,这会掀起很多粉尘,多的时候,人在对面都看不见。

  新京报此前报道,工人在直径一米二甚至四五米的洞里,往地下的岩层钻炮眼,装上炸药爆破,形成数十米深的桩孔,再灌注钢筋水泥,成为一栋大楼的支柱。“钻机一打开,粉尘四起,人爬出来,全身都是白色灰尘,只看见两颗眼珠子在转动。”

  唯一的防护措施,是口罩,但作用不大。

  更残酷的是,因成本太高,很多工地不愿给工人配备质量好的口罩,他们只能继续在粉尘环境下工作。

  这些粉尘经年累月,会留在人的肺部。患病后,肺脏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最后,肺脏像石头一样坚硬。

  起初,有些工作较长的人,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咳嗽症状,大家以为是感冒,吃点药继续干活。

  “他们刚开始不知道自己是尘肺病,有工友患病死去后,才意识到自己也有同样的症状。”周玲回忆。

  她用“震惊”形容这次会面。看着这些人消失在夜色里,她心里盘算着,“能帮他们做什么?”

  打工挣钱,患病花光收入

  “这是一个死结。”周玲说,这些农民工怀揣着梦想,来大城市打工挣钱,却因患病花光打工挣来的所有收入。

  她介绍,尘肺病属于职业病,需要专业鉴定确诊,而前提是,用人单位提供工作环境有粉尘的证明。但大多施工方不愿提供,所以患病工人就无法就诊。

  2010年5月,周玲跟几名同事到尘肺病农民工家中调研。当时,这些人部分已拿到补偿金,但病情加重,只好回到家中养病。

  湖南大山里,周玲走访了20多户。这些地方偏远,村里劳力都靠外出打工养家,对他们来说,“身体就是最大的资本”。

  “说是养病看病,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病该怎么治,会怎么样。”周玲说。

  她介绍,最初患病时,不会有明显感觉,但抵抗力会慢慢下降,呼吸开始变得困难,经常感冒。随着病情发展,病患会体力不支,甚至连上坡都变得吃力。后期就只能入院治疗,靠药物维持生命。

  “尘肺病无法治愈,只能缓解”。周玲称,感染后,患者就不能再接触粉尘环境,否则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但她走访后发现,有的患者病重后总是感染,一周感冒一两次,就挂点水当感冒治;还有人花高价买些偏方回来,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有患者迫于生计,拖着病身又跑回工地上班。

  幸运的是,也有患者拿到赔偿金后,回乡开个小卖部或做点小生意,寻一个出卖劳力之外的活法。

  周玲至今记得,一个患者见到她时的欣喜。对方说,本以为看不到希望了,原来还有人关心他们。

  她当下决定,“先帮他们治病。”

  2011年3月,在关注尘肺病农民工多年的媒体人王克勤号召下,“大爱清尘-农民工救助行动”公益项目成立,打算给尘肺病农民工提供每人一万元的医疗补助,周玲成为初创团队的一员。

 

 

风钻工人钟平协从钻井中爬出。2009年被诊断出肺部有明显阴影后,他仍在工地卖命。受访者供图

  “公益不仅是救人”

  钱从何来?这是一个难题。

  “当时很多人对尘肺病不了解,捐款的人很少。”周玲记得,项目上线几个月后,收到的捐款仅几万元,大多是个人捐款,几十元一笔。

  另一方面,更多尘肺病农民工家庭的悲剧,出现在她眼前。

  最初见到的那4名患者,有两名因病离世。其中一个家庭,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三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守在一锅土豆旁发呆——屋里能吃的只有土豆。

  很长一段时间里,周玲带着深深的无力感,游走于各个患者家庭间,把每个案例记录下来传到网上,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并关注。

  坚持换来回报。有天,一位知名影视明星在微博上转发“大爱清尘”项目,几乎是一夜之间,捐款达到百万。

  如今,“大爱清尘”累计筹集资金超过4700万元,截至今年9月15日累计救治患者2359人,其中已出院2333人。除医疗外,项目还扩展了尘肺家庭子女助学项目,截至9月2日,累计助学5047人次。

  周玲还想做一些尝试,她想把尘肺病救助工作提前,做些职业预防普及工作。“我希望公益不要仅仅是救人,也能在悲剧发生前帮一把。”

  欣慰的是,不久前她得知,自己曾救助的一位尘肺病农民工病情好转,在当地开了家洗车店。还有一为救助对象打算“自救”,每天坚持跑5公里山路,甩掉那个“尘肺”。

  ■ 档案内存

  尘肺病患者农民占九成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提出,全国每年新报告职业病病例近3万,分布在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等行业。

  其中,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数据显示,国家卫计委在2014年报告职业病中,近九成是尘肺病。

  我国职业病危害防治形势严峻,2015年有媒体报道,全国尘肺病报告人数超72万人,其中62%集中在煤炭行业这一高发区。每年死于尘肺病的煤矿工人数,远高于同期生产事故死亡人数。

  《职业病危害治理“十三五”规划》披露,“十二五”期间新发职业病特别是新发尘肺病报告数仍呈上升趋势。

  据国家安监总局消息,全球累计1.6亿人患职业病。大爱清尘估计,尘肺病患者中农民占90%,我国约有600万尘肺病农民工。

  如何推荐感动社区青年派?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微信:关注公众号北京知道(xjb-jingshier),点击“北京榜样”,回复信息或留言至后台。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