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 张静雅)6年时间贫困人口减少了8000多万,东部8个省份没有国家标准下的贫困人口。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已经实施了六年,脱贫攻坚战已经打了三年,832个贫困县有一半摘帽了,“今年再努力一年,攻坚克难,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刘永富同时表示,脱贫攻坚战解决的是中国千百年来没有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并不是说绝对贫困问题解决完了,中国就没有贫困了,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所以,减贫在中国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身处困境 2012年有近亿贫困人口


阜平县骆驼湾村,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新建了文化舞台。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影


2016年6月的一天,在山东打工的唐云海忽然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工友们把他送到医院,但因为没钱,所以没做深度的检查,简单治疗之后,视力并没有改善,工作干不了,唐云海只得在工友的陪同下回到老家——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


阜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唐云海是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骆驼湾村村民,出外打工已经多年,干的大多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他的眼睛一直有毛病,但因为没钱,也就一直拖着,直到那一次忽然失明。


眼睛失明,又失去了工作,回到老家的唐云海,面对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还有50年前盖的破旧不堪的房子,甚至不知道该怎样生活下去,“朋友们知道我的事情后就给我捐了一点钱,加上我之前打工时还有一点积蓄,勉强生活着”。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因为疾病,几乎要陷入绝境。


“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这是国家统计局对贫困的定义,实际上,另外一个关于贫困的标准更直观和清晰,那就是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人民币,这是我国2012年调整后的贫困线。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当年年底,全国还有9899万人处在贫困线以下,他们分布在全国800多个贫困县、超过12万个贫困村中。


如何帮助他们脱贫,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成了发展中最重要的焦点之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出的宣言。也是在这一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脱贫,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任务之一。


脱贫奇迹 6年减少8000多万


阜平县顾家台村新建的文化广场,孩子们在这里玩耍,2012年这里还是贫困村。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影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及国家各部门相继出台100多个政策文件,从基础建设、公共服务、资源倾斜等多方面加大了全国范围内的扶贫力度,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政策,落实扶贫攻坚任务,短短几年间,一整套具体而有效的脱贫机制逐渐建立起来,一条快速脱贫的道路逐渐清晰。


情况到底怎么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3月7日在记者会上表示,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6年时间减少了8000多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特别是东部9省份已经有8个省份没有国家标准下的贫困人口了,即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只有辽宁还有几万人。


从贫困县来说,有832个贫困县,2016年摘帽28个县,2017年摘帽125个县,2018年将要摘帽280个县左右,目前各省份正在进行评估,很快就会宣布。这样下来,832个贫困县有一半的县摘帽了。2013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8万个,2018年底还剩2.6万个贫困村。


可以说贫困人口已经做到了85%左右脱贫,贫困村80%左右退出,贫困县超过50%摘帽。


广西大山深处的弄顶屯,就是一个脱贫的“明星村”。这里山深林密、缺水缺土,一条木头搭成的山路,被人们称为“天梯”,要靠攀爬才能通过,但却是孩子们上学的唯一通道。扶贫攻坚任务开始之后,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基础建设,数年间建起了一条连接山里山外的公路网。弄顶屯是受益者之一,2016年,公路已经初步通车,孩子们彻底告别了爬山、翻天梯、划船的求学之路,坐着机动车就能上学了。


同一时间,唐云海的生活也发生了转机,阜平县里的扶贫工程加大了对骆驼湾村这个深度贫困村的扶助。当时的县委书记得知了他的眼疾,便联系了北京的医院,前后数次带他去治疗,唐云海的眼疾渐渐好转。“在此之前,我都是靠土方子治眼睛,喝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而现在,在政府的帮扶下眼睛有所好转,真的是遇到了好政策”,唐云海说,“治病的钱都是政府给我出的,我特别感激。”


“我就是扶贫的受益人”,在采访中,唐云海几次说起这句话。


2018年5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2018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世界银行全球贫困与公平实践局首席经济学家Samuel Freije-Rodriguez发表演讲时表示,“未来几年,极度贫困在东亚很多区域将会消失。”


“每年千万以上的人口脱贫”,这样的成就,举世罕见,它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另一种表现,也是这个国家长期关注民生福祉的结果。


公平正义 根本是百姓的福祉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就把脱贫作为发展中必须克服的难关。改革开放以来,从摆脱贫困到实现温饱,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条路走了半个多世纪,也走出了一条辉煌之路。


而在这条路上,每一个人命运的改变,都关系着这场攻坚战的成败。因为脱贫,不是一场以减少贫困数据为目标的战争,而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更是“富强、文明、平等、公正”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贫困,正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脱贫,则是实现平等、公正的必经之路”。


也是在2018年,唐云海所在的骆驼湾村,启动了民居改造工程,唐云海家破旧的老房子,也在改造之列。2019年春节前夕,记者走进唐云海家时,却发现和想象中的贫困户完全不同,崭新的白墙,透亮的瓷砖,电视、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屋里开着电暖器,暖洋洋的。这幢三室一厅的房屋,确实是唐云海的家。“是村里出钱帮我翻盖的”,唐云海说。


唐云海获得了多次免费医疗的机会,自家的房子也翻修一新。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影


尽管仍旧不能工作,但唐云海已经不为生活发愁,“村里给我申请了低保,还有很多扶贫的政策也都享受到了。我的孩子在镇上上初二,平时住校,两个礼拜回来一次,学费、书费、住宿费、中午的餐费全都免费,他在学校的花销只有一顿早饭和一顿晚饭”。


唐云海自己的病情也在好转,目前,仍在接受保守治疗的他可以一个人出门活动。“去年,我的视力已经恢复到0.02,虽然还看不清楚,但是我已经很知足了。现在,自己出门遛遛弯,买个东西都没有问题了。”唐云海笑着说。


乡村振兴 脱贫是第一硬任务


阜平县香菇种植基地里,农民正在制作菌棒。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影


根据中央部署,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已经进入攻坚的最后阶段,但同样也是最难的阶段。


2019年2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其中,“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是第一个“硬任务”。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3月7日表示,2019年,要“今年再努力一年,攻坚克难,再减少1000万贫困人口,300个县摘帽”。


一号文件提出2019年脱贫攻坚的四大任务,包括“咬定既定脱贫目标,落实已有政策部署”“主攻深度贫困地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其实,四大任务,也是脱贫攻坚的四大难点。就在2月24日召开的“2019中国三农发展大会”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的执笔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副局长祝卫东表示,“全国还有16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大多是老弱病残,以及缺乏技能、自我发展能力弱的群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分别超过40%和14%,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占到了16%”。


对于尚未脱贫的唐云海来说,怎样提升收入,依然是一个问题,尽管已经住上了宽敞明亮、家电齐全房子,尽管门口的路也都修好了,但在重新拥有工作能力之前,还只能依靠低保生活。


或许,唐云海的问题只是个案,但实际上,在扶贫攻坚最后阶段,像这样的困难还有很多。


在解决深度贫困人群的收入提升问题之后,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已经脱贫的人不会再次返贫?“脱贫攻坚,不能陷入脱贫、防贫、返贫的怪圈,必须要走自我发展的道路,为贫困地区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认为,“脱贫攻坚中,政策的落实、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必不可少,同时,也要教育先行、科技先行,提升贫困人群各方面的素养,真正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张静雅 摄影 王颖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