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月下旬上交所要求券商“二审”投资者条件后,近期科创板准入核查力度进一步升级。


5月13日,记者致电北京三家券商营业部,其券商人士均表示,近日已收到通知,启动对前期不合规账户的整改清理工作。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与4月下旬大多券商“不核实资金来源”口径明显不同的是,此次受访的三家营业部人士都强调严格核查用户资质,并明确告知回访机制及权限开通后不要立即将资金转出。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垫资方仍未完全匿迹。


当天,记者联系到此前接触过的一位垫资方,其表示目前科创板垫资业务很少了,但仍可以做。被问及怎么通过券商核查,资方人士称权限开通后,投资者放一些自有资金在账户即可,“十几万就成。”


对此,券商营业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的核查标准是“账户处于动态就不会被注销,长时间不动或资金非常少的话,被注销的可能性高。”



核查升级


账户突然转进“巨款”,面临被清理风险


据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监管于5月初下发了新的通知。根据要求,券商正在核查已经开通科创板股票交易权限的投资者账户,如果不符合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要拒绝为其提供科创板股票服务。


两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将会被列为重点关注账户,要进行重点核查和评估:一是以科创板股票交易权限开通日为T日,在T-20日至T-1日期间有一笔大于或等于人民币50万元的资金进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二是以科创板股票交易权限开通日为T日,在T-60至T-21日期间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日终资产大于或等于人民币50万元的交易日少于5天(含5天)。


对此,多家北京的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近期确已开始执行相关新要求。中信建投一位营业部人士介绍,开通科创板权限的条件未变,仍是“交易经验满两年+开通前20个交易日账户资金日均不低于50万”的要求,但后台会严查非常规的大额进出,且已要求之前开通了权限却不符合要求的账户整改。


对于所谓“非常规大额进出”,该人士称,“有的客户本来(账户上)没有那么多钱,但是为了开通这个权限故意转入。”


中信证券一家营业部的人士也告诉记者,前期已核查到一些账户,长期没多少资金,突然就进来50万元甚至更多,“对这类账户采取了清理(措施)。”


除了权限开通前的大额进出可能受到重点关注外,中信证券人士还提到,开完权限后就转出资金的账户也可能被清理。招商证券一家营业部人士对此表示,其后台系统也严查权限开通后长时间不够50万元的账户。


记者注意到,在监管的统一要求下,各券商排查风险的手段略有不同。


中信建投和招商证券上述营业部人士都提到,在科创板权限开通后,公司会回访,要求必须是客户本人接电话,如果电话不通、不是本人接听或不知道重要条款,都可能被列入关注。


中信建投人士介绍,其中的“重要条款”,是指在申请开通权限时,券商会先为投资者做的风险提示和说明。


此外,中信证券在用户申请开通科创板权限时先进行风险评估。上述营业部人士介绍,用户可在手机客户端申请开通权限,届时需要答10道题,并需要用户匹配风险等级。这是一个把控风险的重要环节。


受访券商人士均建议,避免“千万一日游”的方式,最好是把50万元放满20个交易日,且在权限开通后再多放一段时间,证明是自有资金,不要立即就撤走。



监管严打


接连下发“严查令”,券商核查力度生变


记者注意到,和一个多月前相比,券商的核查力度确实有了明显的变化。


最初在3月下旬的调查中,记者致电的多家券商营业部人士都表示,科创板权限开通资质由系统审核,排查资金来源有难度。甚至有券商人员充当中间人角色,给资金掮客牵引客户资源。


时至4月下旬时,仍有不少券商还未开始对垫资开户现象进行严查。有营业部工作人员仍表示“不核实投资者的钱是哪儿来的,而且资金越多可以放的时间越短”。


券商核查步步升级的背后,是监管多道“严查令”的推动。


不到一个月前的4月23日,新京报记者从券商处获悉,上交所向各券商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通知》,要求券商严把“交易权限开通关”。


再向前一个月的3月19日,上交所发布《关于科创板投资者教育与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股票交易的,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同时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


几次通知都强调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3月19日的通知中,上交所即明确,为个人投资者开通科创板股票交易权限前,证券公司应当对个人投资者是否符合投资者适当性条件进行核查,包括证券账户及资金内账户资产的认定、参与证券交易经验的认定等;4月下旬的通知中,上交所进一步从多方面提出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措施,包括开通科创板股票交易权限前核查是否符合投资者适当性条件,已开通的要重新核查;对于账户内资产出现异常变化的要重点核查;可要求投资者提供资金来源证明材料等。



跟踪调查


垫资生意仍存在,宣称账上存十几万能“过关”


尽管监管高压、券商核查加严并提高了“隐性”门槛,但记者13日调查发现,垫资生意仍然存在。


当天,记者联系到此前接触到的一位位于武汉的垫资方,其表示目前科创板垫资业务很少了,但仍可以做,一次性还可以借1000万,“100万、200万也可以”,且“全国都能做”。


当记者表示,目前各方查得比较严,怎么可以“过关”时,该人士称,只要账上一直有资金就可以。“权限开通后,你再放十几万自有资金就比较稳妥。”


对于记者追问如何回答券商回访时,该人士表示,可以说是家人的钱,也可以说是钱有用,过几天再买,所以转走了。“那不要紧,不要紧,怎么说都可以。”该人士回答。


据记者此前调查,全国多地都有做科创板垫资开权限的资方,可垫资50万-1000万,手续费在1.6万-3.5万之间。不过,记者此前加入的垫资群自4月中旬开始就略为冷清。之前称“行情太好,公司的钱都配资放出去了”的北京一垫资人士5月13日告诉记者,资金一直还没有回来。


垫资开权限是否还有排查漏洞可钻?对此,受访券商人士表示,权限开通后,若账户资金还保留10或20万元左右,保证账户处于动态,被取消权限的可能性确实会相对低一些。“不排除有的投资者长期只投入20万元左右炒股,其余资金放在银行理财等,为开权限转100万元进来,之后还是只留20万左右在证券账户,这个资金差不一定会被视为可疑。”


但券商人士同时强调,投资者不要抱侥幸心理,一定不要用不合规的资金凑资质。


新京报记者 程维妙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