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哪件事你每天必做?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一样:吃饭睡觉刷手机。当然有刷就有发,不然内容从哪里来呢?微博、抖音、小红书,刷来发去之间,你发现大家时常说的是同一件事儿,去了同一个地儿。真不是你我之间有什么默契,而是打卡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这一年,从“紫禁城里过大年”开始,到“毕加索作品展”时达到高潮,“大白兔”“大卫·霍克尼”“手塚治虫”,隆福寺北里、首钢园、二七厂1897科创城……每一个名称,都宣告着北京文艺生活的丰富,新崛起的文化地标、异彩纷呈的艺术展览,让打卡变得无处不在,它将日常的乏味与琐碎消解,让人们对生活充满热爱。

 

01

最热门的展览


2019年,北京第一站“网红打卡地”非故宫莫属。对咱老百姓来说,到故宫看看古代帝王家里怎么过年,别提多新鲜了。


春节前后,“紫禁城里过大年”首次复原了“天灯”、“万寿灯”,活动展出逾八百件年味文物,吸引了众多北京市民及外地游客前往,刷新了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提用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两项纪录,活动共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虽说去一趟“紫禁城里过大年”门票40元不算贵,但得先守着电脑抢到门票,而且寒冬里排长队去皇帝家串门,对人们的耐寒力也是考验。


五一小长假后不久,北京又迎来另一重磅级展览“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这一展览由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馆藏中精心挑选出103件真迹,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毕加索作品展。


在展出的80天内,35万人次到访798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单日最高观展达9361人次。这场展览总体观展人数远高于此前的预估,打破了UCCA建馆12年来单个展览参观人数的纪录。


如果没有get到这些数据,你可以回想一下,那段时间你的朋友圈里,是不是一到周末就会出现“毕加索自画像”、“毕加索的情人:玛丽·特瑞斯肖像”或者“毕加索一生转折点:阿维尼翁的少女”。


图/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官方微博截图


2019年9月,“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接档占领朋友圈高地。


伯远帖、五牛图、王处直墓浮雕石刻、龙门石窟石刻佛像、秦公墓地金饰片、皿方罍(léi)、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这些曾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齐聚国家博物馆,年代跨度之久、品类之全、价值之重,均为过去所少有。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这些重磅级精品展览,只是北京诸多文化大展中的一小部分。


这一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仅十一长假期间,就有中国美术馆的“伟大历程、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首都博物馆的“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北京展览馆的“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等好几个大展同步举办。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国庆长假期间,因为看展观众人数太多,从10月4日开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而截至12月18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现场观展人数,累计达到268万人次。

 

02

到新地标打卡去

 

2019年8月,“大卫·霍克尼:大水花”由木木美术馆与英国泰特美术馆联合主办。此次中国观众不用走出国门,即有机会在北京欣赏到这座世界级艺术殿堂带来的100余件珍贵霍克尼馆藏作品,《更大的水花》、《我的父母》等都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杰作。


说到大卫·霍克尼,大约一年以前,在纽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中,大卫·霍克尼的代表作《艺术家肖像》以人民币6.26亿元成交,这一价格也使霍克尼成功问鼎“最贵在世艺术家”。


新京报记者 韩舒雯 摄


“大卫·霍克尼:大水花”艺术展落脚在隆福文化中心,它位于隆福大厦屋顶,四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组成了一座空中庭院。去年,古建专家王世仁先生的团队经过再设计,按规制修缮了隆福文化中心,红墙掩映着青松,阳光洒向金色的琉璃瓦,“传统、现代、中华、国际”的新景象,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去“打卡”。


站在隆福文化中心,向西可望尽西山、白塔、景山的皇城气象,向东则饱览国贸、中国尊等一众新派建筑,仿佛转身之间就可以穿越古今,一眼千年。


在隆福大厦北侧的隆福寺北里,红砖建筑曾经被用作仓库或宿舍,这些看似有年代感的建筑群中,也流淌着最时尚、前卫的血液,正成为“新北京文化人的文创社区”。


新京报记者 韩舒雯 摄


在北京长安街金轴线的西部起点,首钢园区紧临永定河、背靠石景山。自首钢厂区迁走以后,这里保留了原始的厂房,园区内满是钢筋水泥混凝土组成的巨型机械与建筑,与山水自然风光交相辉映,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都称赞这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


在首钢园区,有北京最“钢”的星巴克,店里保留了钢铁厂的原结构和肌理,用网友们的话来说,就是“酷极了”。10月21日,首钢园正式对外开放。在此之前就迫不及待去打卡的人们,在门口被保安拦下时,“到星巴克喝咖啡”几乎成了通关密语。


图/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官微截图


在首钢园北区,路过群明湖的人们总会将目光投向园内的“明星”项目——首钢滑雪大跳台。大跳台周边处处皆风景,东有群明湖,西临永定河,南靠新首钢大桥,北邻四座冷却塔工业遗存和老电厂。


12月12日,首钢滑雪大跳台正式投用,并迎来首场国际赛事。白天这里有精彩的比赛,夜晚市民可入园观赏灯光秀。灯光首秀由今年曾刷屏朋友圈、一票难求的故宫“上元之夜”原班人马打造。


璀璨的灯光,让滑雪大跳台的赛道变得晶莹剔透、色彩斑斓,群明湖面倒映着它,如同“水晶鞋”一般,人们纷纷举起手机,把眼前的这幕美景定格在镜头里。



这一年,二七厂1897科创城、惠通时代广场、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五道口启动区……也先后成了打卡胜地,厚重历史与先锋视觉、工业遗址与文化创意、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冲撞融合,被网友们戏称为,“对照着地图去这些地方溜一圈,拍组照发到朋友圈,能秒杀在伦敦喂鸽子的人。”


03

商场里的“艺术馆”


2019年,“艺术+商业”层出不穷,从5月开始,美少女战士、皮卡丘、芝麻街动漫人物、大力水手等知名IP先后亮相朝阳大悦城、朝阳合生汇、国贸商城和西单大悦城,而卡通动漫界的后起之秀也不甘落后,吾皇和巴扎黑入驻颐堤港,A仔登陆国贸商城。


临近年末,19世纪机械迷城、白日梦城堡、未来概念灯光艺术中国首展等纷纷走进商场和购物中心,走进商场看展览也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


图/悠唐广场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各类火爆荧屏的影视IP,也被包装成展览的形式,亮相北京各大商场。悠唐广场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展、西单大悦城的“触电·鬼吹灯”展、华熙LIVE五棵松的《中国新说唱》展,从屏幕上一直火到屏幕外。


今年5月,在三里屯通盈中心广场上,出现了一座“有间国潮馆”,人民日报新媒体和李宁联名款服饰、《千里江山图》、敦煌飞天元素等,吸引了人们前去打卡。7月,“大白兔奶糖60周年巡展”入驻北京富力广场,火了整整一夏天,国潮IP的热度,也随之不断飙升。


8月,北京市百货大楼和平菓局一夜走红。这个2400平方米的沉浸式体验空间为大家还原了一座北京城,大青砖的窄胡同儿、蜂窝煤、小马扎、绿皮火车、大戏院、照相馆还有上世纪的广告画……处处还原出鲜活真实的老北京生活,短短几天就成为了王府井大街上最热门的“打卡地”。


新京报记者 余华尊 摄


大V、KOL和流量艺人们,也纷纷走进商场阵地。冯唐带着他的文学作品,走进国贸商城,打造了“一座有乐的园子”;鹿晗在朝阳大悦城开了一场“情绪治愈展”,邀请粉丝们前去打卡。


12月2日,北京市商务局推出七方面措施,丰富“夜京城”冬季消费供给,提升消费体验。随之,部分博物馆、文化馆周末延时经营成为常态,很多自助图书馆也先后24小时开放。每周六,国家博物馆延长至21点闭馆,首都博物馆延长至20点闭馆,电影博物馆则每周五、六延长至20:30闭馆,而市级博物馆在“博物馆里过大年”的系列活动,也增设了夜场。


图/蓝色港湾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夜晚打卡灯光秀,也成为冬日生活的调剂。今年,北京不仅新增了大运河沿岸灯光景观,在五棵松华熙·LIVE,全新推出的冰雪主题音乐灯光秀、蓝色港湾的冬季灯光节、中粮祥云小镇的“长街灯光秀及跨年艺术展”等,也先后点亮北京的夜色,而在大观园、朝阳公园、石景山游乐园和欢乐谷,还将举办春节、元宵节等主题灯会。


04

重新审视“网红展”


在华盛顿艺术馆里,工作人员如果见到游客东张西望,就会主动询问“您是在找梵·高吗?”然后会为游客指明位置。对于梵·高和他的“星空”,好像没有人不想“盘”。


今年6月,“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沉浸式体验”是这场展览的关键词,全新的360度全景全息视频影像技术,还原了梵·高200多幅原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占据着朋友圈高地,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展”。


图/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其实,今年北京还出现了多处出现了以“梵·高”“星空”为主题的展览及场所。


华贸天地的梵·高多媒体艺术亲子互动展,秀水大厦IP美术馆的“2019梵·高未曾见过”艺术展,王府井新燕莎购物中心还有梵·高星空艺术馆,而且,它们也都打出了“沉浸式”体验的招牌。虽然这些展览、场馆也讲求品质,但内容和体验的相似性,反而让人觉得走近梵高的路变窄了。


图/北京华贸天地官方微信公众号截图


如果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失恋博物馆”,崇文门、王府井、西单、大望路等多个商圈都会能找到类似的推荐,而“疯人院”主题的密室逃脱、孤独博物馆、减压馆,也都随处可见。


图/新京报“拍者”微信公众号


2019年11月,邹京耀的《网红打卡》获得了2019英国FORMAT摄影节大奖,他从去年起就持续关注“网红打卡”现象,记录了包括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内的近30处网红展览,汇聚成了《网红打卡》系列影像作品。


邹京耀觉得,这些网红展览的同质化问题变得严重,山寨、抄袭也层出不穷。雷同又粗糙的呈现场景,虚无缥缈的展览理念……披着艺术外衣的网红展览,打着“沉浸式”艺术体验的旗号,却在某种程度上,日趋左右着人们的消费生活和审美表达。


新京报记者 王琳

编辑 李扬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