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备材料、剪纸、贴窗花……每到春节前,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亭子上村的村民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手巧的村民亲自动手剪窗花、贴窗花,剪不好窗花的村民跟着手巧的村民学剪窗花,即便是买来的窗花也得贴到自家的玻璃上,因为这才是“剪纸村”过年最具仪式感的仪式之一。

 

横峰剪纸。受访者供图


过年“剪纸村”家家户户贴窗花

 

家家户户的白色小楼镶嵌着正红色的边框,白色墙面上呈现各种中国红款式的精美剪纸作品,初到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亭子上村,即便你不了解它的历史,也能感受得到,这个村子一定和剪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亭子上村是因剪纸而得名的美丽村落。剪纸艺术家、上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于坊是对亭子上村剪纸技艺最有发言权的人。

 

再有几天就过年了,和平日里忙着向学生传授剪纸技艺不同,这段时间,周于坊更多的时间是和村里的剪纸手艺人们一起剪窗花。

 

“过年家家户户得贴窗花,手巧的自己剪自己贴,不会剪的,就等着手巧的送,或者干脆自己买。总之,在我们这儿,过年,近乎家家户户都会贴窗花。这才有年味儿。”周于坊说。

 

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

 

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与中国民俗文化尤其是农村风俗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是中国农耕文明和耕读文化的艺术体现。

 

在亭子上村,剪纸是当地的一种传统民俗。方志敏精神、廉政文化、秀美乡村、移风易俗等主题剪纸在亭子上村的剪纸文化展示馆展出,每年来自国内外的游客都会慕名到村里来领略这些精美剪纸作品的魅力。

 

亭子上村的剪纸艺术已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周于坊来说,每天不是进行剪纸创作,就是在进行剪纸技艺传授、宣传。

 

剪纸作品。受访者供图


剪纸需要接班人代代传承

 

周于坊的母亲是位民间剪纸艺术家,周于坊的剪纸技艺就是跟母亲学的。“我母亲主业是教书,业余时间都在剪纸,8岁开始,我就跟着母亲学习剪纸了。”对于剪纸,他是由衷的喜欢。

 

或许是注定要和剪纸结缘,2003年,下岗以后,周于坊便开始专门从事剪纸艺术。

 

剪纸最难的是创作。在周于坊看来,生活中所见所闻,如何用剪纸呈现出来是最难的。“你要按照剪纸的规律,去构思,要融入剪纸的元素,受到平面的局限性,比较难掌握。”

 

从2003年年初到2012年底,周于坊用整整10年的时间剪出其代表作——全套32幅、长6米的《方志敏》长卷系列,除了画面,一字一句也都是一笔一画剪出来的。此外,还有文学艺术作品《西游记》系列剪纸,民族团结《五十六个民族》、讴歌伟人的《青年毛泽东》肖像作品,透过画面令观者能直接感受到周于坊为此所注入的情感元素。

 

横峰剪纸。受访者供图


目前,横峰剪纸已编入《横峰县志》。剪纸是中国文化的浓缩,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一条重要支线。随着“非遗”进校园的开展,周于坊每天忙碌在校园里,给学生们上剪纸课。正如周于坊的网名一样——“传承”,剪纸,需要有继往开来的接班人。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