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对于投资港股西伯利亚矿业的投资者而言可谓惊心动魄——从1日到16日,西伯利亚矿业的股价从0.44飙升至0.84港元,但在半月之内又跌至0.48港元。

  无独有偶,2007年由香港创富生物科技更名而来的中国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股价表现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原主营提供脐带血储存库等相关业务,2006年通过收购持有山西神利51.3%的股权,间接获得了号称全国第二大的钛矿,股价从0.415港元飙升至2港元。转型后的中国矿业频频出手,开展一系列矿藏勘探项目。投矿概念给其股价带来了短暂的黄金时代,却始终没有改变该公司2002年以来营业利润的负值,截至2011年10月11日该公司停牌之前,股价已经跌至0.113港元。

  类似的故事在涉矿股中并不罕见,如港股中的蒙古矿业、中国煤层气集团、中科矿业等公司,都具备如下几点要素:1、原主营业务发展迟滞,股价大多低于1港元,基本可列入“垃圾股”行列;2、因涉矿概念受到市场热炒,股价一飞冲天;3、涉矿后公司往往随之更名,新名称不仅需要带上“矿”、“能源”等字眼,而且还挂上“蒙古”、“西伯利亚”这种名字;4、大举融资,开始投矿的“寻宝游戏”;5、故事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导致股价重重跌回原形,如去年11月22日,中国煤层气集团的股价一日之间竟离奇暴跌了82.6%。

  A股市场上也不乏涉矿概念股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A股市场中有约60家公司发布公告涉足矿产业务。

  兴业全球基金 李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