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据显示,债券等其他融资手段大幅增加,融资向贷款以外其他方式分流趋势加快

  央行昨天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052亿元,为近13个月新低,但债券等其他融资手段则大幅增长,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29万亿元,融资向贷款之外的其他方式分流趋势加快。

  【新增贷款】 远低于市场预期

  数据: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38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052亿元,同比少增816亿元,也低于9月份的6232亿元,创13个月来的新低。

  解读:此前市场普遍预期10月份新增贷款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对于贷款规模低于预期,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表示,10月新增信贷较低原因是受到存贷比管制。现在企业需求回暖,但是很多存款转移到理财产品上,银行吸收一般存款的压力较大,受限于存贷比管制,但还没影响到正常批贷、投放的计划。

  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认为,10月份信贷增长乏力主因10月并非贷款旺季,加上国庆长假以及受9月季尾贷款大增的因素影响,因而引致10月新增贷款疲弱。但他同时认为,新增贷款不会持续下跌,每月新增贷款或稳定于5000亿-6000亿元水平,全年新增贷款规模约8万亿元。

  【贷款分流】 债券融资方式兴起

  数据:10月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为39.2%,略高于9月份37.8%。但这一占比连续两个月低于前8个月55%左右的平均数。同时,10月份信托、票据及企业债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却达到了40.5%,超过了人民币贷款。

  解读: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石磊称,贷款分流情况越来越普遍,数据也越来越失真,分析融资情况要结合债券、票据、信托等其他融资方式。

  盛宏清认为,信托、企业债增加较快,债券融资成为替代银行信贷的重要手段,整个融资结构将向更均衡的状态发展,这符合利率市场化的步伐。盛宏清表示,10月来看虽然新增贷款较低,但前10月已投放7.23亿,完成今年目标8万亿不成问题;同时社会融资总量已经累计达到12.02万亿,全年超14万亿已成定局。

  ■ 相关

  货币供应量回归目标值

  新京报讯 (记者苏曼丽)央行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4.1%,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回归年初制定的14%的目标值,但回落速度超过预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认为,M2下降主要是受贷款增速下降、一般性存款减少以及财政存款大幅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尽管10月M1季节性增加了6500亿元,但由于股市依然低迷、企业经营活力尚未明显恢复,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较高,10月末,M1同比增长6.1%,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

  货币供应量增速平稳为流动性提供一定支持,业内人士认为,14%的货币供应量增速是目前较为舒服的增长速度,既能满足实体经济所需要的资金,同时也不至于造成更多的货币超发。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王皓宇表示,央行对当前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是认可的,对物价的上行风险仍较为警惕,短期内央行主动放松流动性的可能性不大。

  ■ 名词解释

  社会融资规模:

  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还有票据、债券、信托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相较于信贷规模数据,社会融资总规模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此前,央行已经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新京报记者 苏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