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侯润芳)“新兴大国往往在经济地位提高后经历了较长时间,才会实现货币的国际化。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也会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我们没有必要从一年、两年的发展变化来评价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成败。”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殷勇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举办的“第二届金家岭财富管理论坛”上作了以上表述。在殷勇看来,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一个长期战略。

  “一种货币成为国际的主要货币,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种货币的国际地位虽然与其在国际经济、贸易、投资中的占比有非常重要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不是线性的,也并非瞬时的,而往往是非线性和滞后的。”殷勇说,新兴大国往往在经济地位提高后,经历了较长时间,才会实现货币的国际化。

  殷勇表示,目前中国在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中已经占有了很重要的份额,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远低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当中所占的体量比重,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人民币在国际体系中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国际清算总量当中,人民币使用量只有1.8%左右;在全球外汇交易总量中,按可比口径调整后,人民币在2%左右;人民币占全球外汇储备刚超过1%。

  另一方面,市场对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存在巨大需求。

  从贸易上看,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但人民币在中国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为四分之一左右。“从进一步减少汇率风险、汇兑成本和提高融资可靠性的角度,市场有继续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需求。”殷勇表示。

  从全球投资组合、优化全球投资配置的角度看,中国巨大的金融市场和巨大的经济体量,使得人民币计价的一些金融投资与其他币种计价的金融投资之间,有着独特的相关关系。“把人民币加入全球投资组合以后,肯定会优化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殷勇表示。

  此外,国际地缘关系看,人民币也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一个选择。

  “综合中国经济地位与人民币目前使用状况的差异,考虑到市场对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巨大需求,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的重要战略机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殷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