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顾志娟)7月20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2018“降成本”调研成果。财科院报告指出,2017年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所上升,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2017年融资成本有所上升 银行贷款利息成本最高

  企业贷款仍是企业融资主要渠道。2016-2017年,12860份有效样本企业中,银行贷款占总融资规模比例从2015年的62.99%增长到2017年的85.91%;债券市场和股权融资市场虽有较快发展,但占比仍较小;包括影子银行在内的其他融资规模缩小,占比从2015年的28.56%减少到2017年的6.96%。

  在融资成本方面,样本企业的融资成本从2015年到2016年有所下降,但2017年又有上升。各融资方式中,银行贷款利息成本最高;其次是其他融资,债券融资成本和股权融资费用较低。财科院报告指出,推动实体企业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加快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有助于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于国企 中小企业成本高

  民营企业各类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都比国有企业高,民企的银行贷款成本比国企高出接近2个百分点,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两种方式民企的融资成本比国企高约1个百分点,其他融资成本也比民企国企高出0.2个百分点左右。融资成本差异导致两类企业的融资结构不同:国有企业以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为主,而民营企业则以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为主。

  分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最高,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大型企业在信贷市场更具有议价能力,能够获得更低利率,而微型企业是受到普惠金融政策照顾。在债券市场上,微型企业融资成本最高因为其风险最大。各类规模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在2015-2017年都呈上升趋势,微型企业上升幅度最大。

  财科院的报告提出,金融去杠杆和严监管引发信用紧缩,从而导致整体融资成本上升和分化。金融去杠杆抬高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从而传导至资产端的企业贷款。总体而言,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以及融资难度的提高远超过大型企业,甚至出现无法融资的情况。根据调研问卷数据,民营企业的其他途径融资从2016年的1.92亿元迅速滑落至2017年的0.69亿元,而银行贷款仅仅增加不到6000万元,难以弥补。

  财科院报告提出的降成本政策建议包括:加快要素的市场化改革,降低制度成本。未来降融资成本重点仍然是结构性降低那些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股权投资;支持地方政府建立政策性金融体系,规范各类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增加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的资本金,鼓励其为地方企业提供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