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任期结束尚有三年之时,世界银行行长金墉(Jim Yong Kim)宣布提前卸任。北京时间1月8日凌晨,金墉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将于2月1日辞任世界银行行长,并表示世界银行致力于使人类向一个最终没有贫困的世界迈进,领导世界银行这一伟大机构“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大荣幸”。


世界银行官方对金墉表达了感谢,称金墉在领导应对流行病、气候变化、难民问题等棘手的全球性挑战上做出了贡献。世界银行现任首席执行官Kristalina Georgieva将于2月1日起担任临时行长一职。


据彭博社消息,下个月金墉将加入一家基础建设投资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GIP),担任副总裁、合伙人。


任职6年半,

力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融资


金墉是世界银行集团第十二任行长,担任行长一职已经有6年半时间。2012年7月,金墉成为世界银行行长,2017年连任,第二个任期五年,本应到2022年结束,目前距离其任期结束尚有三年多时间。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声明中,金墉表示:“现在世界银行集团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全世界穷人改善贫困的愿望都在上升,气候变化、流行病、饥荒和难民等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都在不断增加。担任行长并帮助该机构在所有这些挑战中处于正中位置,是一种极大的殊荣。”


2012年金墉就职行长后不久,世界银行即建立起两大目标,一是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二是促进共享繁荣,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底层40%的人口。到现在为止,这两大目标仍然是世界银行在全球开展日常工作的指引。


世界银行方面表示,在金墉的第一个任期,世界银行集团对各国发展优先领域的支持达到金融危机前从未有过的水平。并且,金墉与世界银行的合作伙伴一同,实现了世界银行集团援助最贫困国家的基金IDA(国际开发协会)的连续两轮破纪录增资,以及向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金融公司(IFC)增资130亿美元的计划。


金墉在世界银行工作期间,世界银行集团还出了一些创新型金融工具,其中包括解决基础设施需求、预防流行病以及帮助大批遭受气候冲击、冲突和暴力而被迫流离失所的人口的基金。另外,世界银行还与联合国和领先的技术公司合作,实施饥荒行动机制,及早发现警告迹象以预防饥荒。


金墉强调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需求之一是基础设施融资。他通过与致力于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可持续、气候智能的基础设施的私营部门合作,推动世界银行集团实现该领域融资的最大化。


目前,金墉已经宣布,离职后他将加入一家公司,专注于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他还宣布将重新加入Partners In Health(PIH)董事会。PIH是他1987年参与创立的一个非营利医疗组织,在全球贫困社区开展救助工作。另外,他还将继续与母校布朗大学合作,担任该校理事,并担任布朗沃森国际和公共事务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从医疗转向经济,

曾打破世界银行行长人选传统


金墉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后移民美国,是美籍韩裔医学专家。他在出任世界银行行长之前,是常春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的校长。他在布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医学博士、人类学博士学位。


在出任达特茅斯学院校长之前,金墉的工作经验大都集中在医疗领域,曾在哈佛医学院和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担任教授。2003年到2005年,金墉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防治部门主管,领导了全球首个治疗艾滋病的目标“三五目标”倡议,在发展中国家显著扩大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金墉曾获麦克阿瑟“天才”奖,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提名为“25个最佳领导人”之一,被《时代》周刊提名为“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可以说,金墉早前的全球影响力主要集中于医疗卫生界。


2012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金墉出任世界银行行长,因金墉并无经济金融背景且为亚裔,这一提名受到外界质疑。虽然世界银行未有明文规定,但长期以来世界银行行长均为美国人,且多为美国银行家或者政府高官。金墉前任行长即为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


奥巴马提名的理由是金墉过去20年致力于改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状况和提高全球医疗水平的经验。在当时的两位竞争对手都是经济领域专家——尼日利亚财政部长和哥伦比亚前财政部长的情况下,最终金墉还是当选为世界银行行长。


在2012年的就职演讲中,金墉表示其工作的当务之急将是加大世界银行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动荡时期保持减贫步伐的支持力度;继续努力开拓更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式,确保民众拥有基本的收入保障,能够获得教育、医疗和能源;帮助开创造下一批新兴市场,尤其是在非洲,从而推动全球需求与增长。


在2017年连任之际,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雅各布•卢在提名金墉连任的声明中表示,金墉在担任(世界银行)行长期间积极推动了以创新方式解决极端贫困、社会不平等、气候变化等全球发展问题。


在2018年10月12日举办的201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年会上,金墉表示,目前需要关注的长期问题有两个,一是气候变化,二是人力资本。


与中国交集多,

多次点赞中国减贫工作


中国与世界银行有着长期的合作,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金墉本人也与中国有着不浅的渊源。


在出任世界银行行长后不久,2012年11月金墉访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会见了他。李克强表示,中方愿与世界银行就城镇化开展联合研究,吸收大学、研究机构一起参与,做成双方合作的“旗舰”项目。金墉赞同这一提议,并称世界银行愿在这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在此次访问期间,金墉还与时任财政部长谢旭人签署成立“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实践知识中心”备忘录。


此后金墉多次访华,致力于推动世界银行与中国深化合作。中国政府与六大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谈——“1+6”圆桌对话会,至今举办三次,金墉每次都来华参加。


2017年的“1+6”圆桌对话会上,金墉表示中国未来的增长新动能主要来自消除资源配置中的扭曲现象,加快采用现存的更先进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方法,以及促进新技术的开发。2018年的“1+6”圆桌对话会上,金墉呼吁,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挑战形势下,必须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


金墉还有一位“中国搭档”。2016年1月11日,世界银行宣布任命时任中国财政部官员杨少林担任世界银行首任常务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主管世界银行的机构战略、预算、风险管理、廉政、员工职业操守、信息化等业务。杨少林当时担任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司长,还曾在亚洲开发银行工作,在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方面具有经验。在金墉来华参加的活动中,很多都有杨少林的陪同。


2018年11月1日-7日,金墉访华一周,在北京参与了多个论坛,随后赴贵州考察,还出席了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此次行程的团队中就包括杨少林。


去年11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京会见金墉,双方表示愿深化发展伙伴关系。金墉表示,世界银行高度评价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减贫发展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同一天,金墉在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上,肯定了中国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的成果,并表示世界银行将通过知识分享、政策建议和技术援助等方式继续支持中国。


此前一天,11月1日,金墉在北京出席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表示中国的减贫成就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改革释放出的强劲经济增长,并肯定了中国的“开发式扶贫”战略。


同年11月5日,金墉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表示,世界需要继续支持贸易改革,包括在服务业、农业和电子商务等领域消除贸易障碍,减少造成贸易扭曲的补贴及其他措施。他提及了贵州的贸易减贫,认为贵州减贫模式的两个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是淘宝村形式的电子商务和大数据。


早在2017年,金墉曾经赴杭州考察过阿里巴巴总部。2018年10月12日,在国际货币基金与世界银行年会上,金墉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展开对话,讨论了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以及阿里巴巴模式能否复制到其他国家等问题。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编辑 王宇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