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小米集团于港交所发布公告称,2019年9月2日,董事会正式决议行使股份购回授权,按最高总价120亿港元,不时在公开市场购回股份。董事会可能会根据市况进一步行使股份购回授权。

受此消息影响,小米股价当日大涨,盘中一度超过6%,市值回到2100亿港元以上。截至收盘,小米报收8.70港元,涨幅4.19%。

此前一个交易日,小米股票一度录得8.28港元的历史最低价,最后报收于8.35港元。上市一年来,在业绩表现基本稳健的同时,小米的股价已经持续下跌过半,市值相较于高点,缩水超过3000亿港元。通过大手笔的股票回购,小米能否解决股价低迷的心病?



业绩稳健,现金充沛,但股价持续走低

小米在公告中表示,董事会认为,于现状下进行股份回购,可以展示公司对自身业务发展及前景充满信心,且最终为公司带来裨益、为股东创造价值。公司现有财务资源足以支持股份购回同时维持稳健的财务状况。根据小米8月20日发布的半年报,小米现金总储备为人民币511亿元,折合港币559亿元。

小米不缺钱,整体业绩表现也可圈可点。8月20日,小米集团公布2019年第二季度业绩。截至今年6月30日,小米本季度收入5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毛利率14.0%,同比增长12.5%。经调整净利润达到36亿元,增长71.7%。

不过,在超出市场预期的净利润背后,小米“智能手机+AIoT”双引擎冷热不均,AIoT势头强劲,营收同比增长44.0%,但智能手机业务同比仅增5.0%。

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小米正在承受华为、OV等其他头部厂商的挤压。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机销量为1.9亿部,同比降低6.0%。其中小米销量更是大幅下滑近20%,国内市场份额仅为12.3%。

小米在9月3日的公告中透露,根据公司股东2019年5月14日通过的决议案,小米董事获得“股份购回授权”,由雷军代表其行使权力购回本公司股份,数目不超过公司在2019年5月14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

6月初,小米股价一度触及8.91港元的低点。从6月3日开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小米开展了18次回购操作,总耗资在10亿港元上下。但从后续股价走势看,这一规模的回购对小米股价拉升作用有限。

撤回CDR申请,高管减持,小米资本市场波折频频

8月30日,证监会更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终止审查企业名单。名单显示,小米集团已于8月26日终止审查。对此,小米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公司确已被批准撤回去年发起的主板存托凭证公开发行申请(简称“CDR发行申请”)。目前公司集中精力于集团业务发展,同时拥有充足资本,所以决定终止本次CDR发行申请。

2018年3月30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对支持创新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作了系统制度安排。当时市场普遍预期,小米将成为第一家以CDR方式在境内上市的公司。

然而,就在小米2018年7月9日港股上市前夕,2018年6月19日,小米发布公告称,公司经过反复慎重研究,决定分步实施在香港和境内的上市计划,即先在香港上市之后,再择机通过发行CDR的方式在境内上市。

有小米内部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自2018年6月小米集团公开CDR发行申请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小米暂时没有太强烈的融资需求,因此选择了撤回申请。虽然本次CDR撤销了,但未来公司还会继续支持国内的金融创新。

此外,小米总裁林斌在小米二季报发布次日开始连续减持小米股票套现的举动,也引发市场对小米高管信心不足的担忧。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小米集团总裁林斌于8月21日、22日、23日连续三日卖出共计4130.7万股小米股份,套现约3.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3.4亿。

8月27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为表对本公司长远价值的坚定信心”,执行董事、总裁林斌自愿承诺自己及其控制的实体在365天内不会出售公司股份。林斌在自己的微博上晒出了关于本次承诺的函件和公告。他表示:“这次减持只占我所有股份的1.48%,小米依然是我事业的全部。我爱小米,我对小米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小米模式一定能成功。”


2018年7月9日上午,作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新规实施后的第一股小米集团(1810.HK)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图/视觉中国


股价低迷背后,小米的互联网公司定位争议至今

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小米集团首次登榜,排名468位。不过,在与小米内部人士的接触中,新京报记者发现,让许多小米员工感到兴奋的是,小米在榜单中被定义为“互联网服务和零售”行业企业。这也让小米成为继京东、阿里巴巴、腾讯之后,第4家登榜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关于小米究竟是什么公司的争论,从传出上市消息开始便从未停止。雷军在公开信中坚称:“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但同时递交的招股书却披露,2018 年第一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9.4%。相比之下,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同期营收则占了公司营业收入的67.5%。

根据小米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小米该季互联网收入为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7%。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营收占小米总收入的比例甚至只有8.8%。结合小米此前财报情况来看,自上市以来,小米互联网业务占总体业务的比例从未超过10%。这与雷军对小米“互联网公司”的定位有些不协调。

业界不难理解雷军的打算:在拿不赚钱的智能手机赢得大量客户之后,小米需要用利润丰厚的互联网服务来完成商业模式的闭环。在资本市场上,互联网公司的市盈率显著高于制造业,其盈利前景也更被投资者看好。不过,在小米的互联网业务营收占比出现实质性改善之前,投资者们恐怕还会将小米视为一家硬件公司。

新京报见习记者 许诺  编辑 赵泽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