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8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2.7%,预期上涨2.6%,前值上涨2.5%;PPI同比下降2.4%,预期下降2.4%,前值下降3%。


分析认为,南方洪涝灾害是推升7月CPI同比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对生猪调运、鲜菜供给产生了一定影响,加上餐饮服务等逐步恢复使得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使得价格反弹,但中长期看,物价将维持稳中趋降态势。


猪肉价格环比涨幅最大,南方洪涝灾害是主因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7月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6%。翘尾影响约为2.9%,新涨价因素为-0.2%。


“南方洪涝灾害,是推升CPI同比的最主要原因。”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分析称,7月CPI环比上涨0.6%,连续4个月负值后再度转正,比前三年7月的均值高0.3%。CPI食品项环比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2.6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大约0.6%。7月非食品项价格持平,也就是说7月CPI环比上升都是由食品项贡献的。


进一步看,食品项中,猪肉价格环比涨幅最大,为10.3%,推动CPI环比上涨0.46%,对环比的贡献率达到了76.7%;同比涨幅更高达85.7%。“在外餐饮恢复带动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好转,而南方洪涝灾害增加了生猪调运的难度,需求回升叠加供给压力,猪肉价格连续两个月上涨,且涨幅在扩大。洪灾也推升了鲜菜价格,7月CPI鲜菜项环比上涨6.3%,高于前三年7月的均值2.8%。”李奇霖称。


除洪灾外,近日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下半年消费进入旺季,每年6月至9月猪肉价格季节性上涨,今年与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的消费增长叠加,可能阶段性上涨的压力偏大一些。预计今年猪肉进口比去年增加100万吨,禽肉产量增加100万吨。综合考虑,市场供给是有保障的。


为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猪肉价格,8月7日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再次组织实施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工作,为年内第27次投放,投放竞价交易2万吨,年内累计投放量达49万吨。


7月核心CPI创历史新低,终端需求仍在恢复


比7月CPI整体回升更值得关注的是,7月核心CPI同比继续低迷,环比0%,同比降到0.5%,这是2013年1月有统计以来的新低,次低是今年6月的0.9%。


“核心CPI同比持续走低,反映了目前的生产已经恢复到疫情前,但终端需求仍在恢复、供过于求的事实。”李奇霖表示。


非食品价格涨幅收窄到0%,亦为2010年以来的低点。七大类价格同比三涨四降,其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6%、0.3%和5.1%。“虽然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但前期的冲击仍在持续影响出行、居住和消费等方面,交通和通信、居住价格、生活用品及服务和衣着价格同比分别下降0.4%、0.7%、0.1%和0.5%。”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三季度后物价水平可能走低,CPI将重回下行趋势


今年3月至5月,CPI同比经历了一轮快速回落。6月和7月,连续2个月小幅回升。


李奇霖认为,CPI同比将再次进入下滑通道。一是因为8月开始CPI翘尾将明显走弱。二是南方洪涝的影响逐步消退,对蔬菜价格的推动逐步弱化。三是猪肉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二季度末生猪存栏同比-2.2%,相比于2019年三季度末的同比-28.5%大幅好转,今年三季度可能转正。高频指标36个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8月至今基本在31.5元/斤附近小幅波动,和7月中下旬的持平。四是终端消费继续修复是确定的,但在对经济和就业的预期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大概率会延续缓慢恢复,终端需求对CPI的影响也偏拖累。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也认为,CPI同比短期反弹后将重回下行趋势,三季度之后物价水平可能走低。当前CPI涨幅扩大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导致食品价格波动,随着未来季节性因素减弱,食品价格可能明显回落。疫情导致消费需求偏弱状况的恢复是个缓慢过程,非食品价格可能仍将处于低位,未来有望逐渐趋稳微升,通缩风险也不大。整体判断,预计CPI涨幅上升将是短期现象,未来将有所回落。


该团队还表示,物价将处于较低水平,低物价水平不会对宏观政策形成制约。下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重心是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困难人群。


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不排除四季度回到正增长的可能


7月PPI同比下降2.4%,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与上月持平。


温彬分析称,7月PPI继续改善,主要由于国内工业生产持续恢复,市场需求逐步回暖,石油价格小幅上涨,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从结构上看,国内率先完成复工复产,生产的加快恢复带动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涨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至-3.5%,生活资料价格同比涨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0.7%。7月,布伦特原油现货日均价格为43.5美元/桶,较6月的日均价格上涨3.3美元/桶,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较月初上升5.54个点达到143.36,能源类、钢铁类、矿产类、有色类等大宗商品指数均有所上涨,对PPI回升形成贡献。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PPI降幅如期收窄,预计仍将延续回升势头。我国复工复产带动工业生产恢复,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持续保持增长,带动工业产品价格走稳回升。近期原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走稳回升,缓解了PPI下行压力。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两个月环比回升、同比降幅收窄,工业通缩压力有望一定程度缓解。专项债加快发行到位,基建投资以及各类生产逐渐复苏,促进工业需求的改善。在国内积极政策支撑下,叠加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预计PPI有望延续回升势头,不排除四季度回到正增长的可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