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一年后,区块链技术给哪些领域带来了切实变革?以区块链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如何改变金融业?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对话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蕾回答以上问题。



贝壳财经:距离区块链被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已过去了一年。一年时间内,区块链技术给哪些领域带来变化?

刘晓蕾:最大的变化是区块链技术在产业互联网,或者说是工业互联网领域大规模应用。具体到金融相关的领域,就是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比如宝武集团等都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通过产业互联网,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发票、合同等信息。有了真实的记录后,可以更方便的提供金融服务。

在去年10月24日之前,区块链技术面临“污名化”的情况,很多人认为区块链技术等同于炒虚拟币,跟诈骗相关。从去年习总书记讲话之后,大家认识到区块链技术本身,与空气币不同,是可以服务实体经济的。

贝壳财经:未来区块链技术在哪些应用场景大有可为?

刘晓蕾:区块链在近期的应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来实现存证上链,这就相当于是记录的功能。第二是智能合约的应用。除了数据不可篡改之外,还能实现决策过程不可篡改。有助于实现决策公开透明。目前这部分功能处于初步阶段,但是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举例来说,现在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利用智能合约进行立案,及律师函自动发送等等,把案件审理的部分流程通过智能合约写在链上,满足立案条件后,系统确认立案,然后就可以走给被告发通知等流程。技术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大家不用担心立案与否里面有猫腻了,因为是通过计算机代码系统自动确认立案的。

如果能继续发挥区块链技术的决策不可篡改特性,是非常利于政府部门的简政放权、决策透明的。

除了政务服务外,企业也需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决策不可篡改。比如说一些企业的抽奖运作,如果利用了区块链实现了全自动,那么就能自证清白。类似的应用场景还有招标,过去黑幕很多。目前娄底市政府已经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及智能合约来助力完成招标业务,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贝壳财经:区块链进一步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落地,还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问题?

刘晓蕾:还需要很多技术发展,一是物联网的发展。区块链本身保证上链数据不可篡改,但链下数据上链的过程,如何保证是真实的,这就需要跟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确保上链数据本身的真实可靠性。

二是加密运算水平需要提升。加密运算就是在不看数据、不泄露用户隐私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有用的结论。这样既能保证了数据所有权、数据隐私,又使得数据能更充分的使用。目前高校和科技公司都在投入研发阶段,加密运算的发展也能推动区块链的进一步应用。

三是跨链技术。目前区块链应用的一个难题是各个链之间无法互通,而各个大企业都在发展自己的链。链本身成为孤岛。跨链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打破链孤岛。

贝壳财经: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的发展,会给金融业带来哪些变化?

刘晓蕾:随着技术的发展,金融业的未来的形态就是所谓的“银行4.0”。“banking is everywhere but not as bank”(银行业务到处都在,但不在银行)。当物联网的技术或者数字化的技术非常发达时,金融服务就可以嵌在整个企业的运营里,而不只是发生在银行这个物理场所里。

另外的一个改变是原来国内的金融一直依赖主体信用,企业凭借自身资质去银行借钱。就导致了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发展,企业运营流程都能够生成数据,就可以从主体信用向资产信用及交易信用转化。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

贝壳财经:具体到银行业,银行的功能是否会被削弱?

刘晓蕾:科技的发展给银行带来的是赋能,而不是替代。比如目前市场上很多消费贷的风控是IT公司在做,他们有流量,有数据,银行提供资金。我不担心技术会削弱银行在金融业的地位。金融机构最核心的定义应该不是机构本身是银行、还是IT公司,而是这个机构是不是从事了金融相关的业务,如果从事了金融业务,就应该受到金融监管。金融跟所有的行业不同,它跟所有其他行业都是连接的,溢出效应非常大,有“金融乘数”的作用,所以风险也比其他行业大,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所以金融必须严监管,这在全球都是统一的共识。

想要绕过监管来做所谓的自金融,我是不看好的。企图打着技术的旗号,绕过金融监管干金融的活,我觉得这条路走不通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姝欣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