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郭铁)在2018年9月19日举行的“公众营养与健康促进论坛”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荷兰皇家菲仕兰联合发布了“中国人奶商指数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中国人奶商指数险些不及格,公众日均牛奶摄入量与300g推荐量存在较大差距,而喝奶认识、喝奶知识的欠缺成为制约人们喝奶行为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2018年中国人奶商指数得分为60.6分,勉强合格,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喝奶意识得分82.5分,达到良好水平,但喝奶知识(53.4分)和喝奶行为(48.6分)得分明显不足,成为奶商指数发展软肋。

  1988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第一次提出了“300g牛奶计划”,即我国居民每人每天饮奶量要达到300g。但本次调查显示,每日摄入量能达到300g及以上的只有22.5%,这意味着有近八成受访者每日乳制品摄入量不达标。总体来看,公众平均每天摄入240g乳制品,与300g的最低标准间还有60g差距。

  为更准确地展示国人喝奶现状,调查还引入了“奶龄比”概念,即一个人坚持喝奶习惯的年数占其年龄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的“奶龄比”仅为7%,且有4%的受访者与牛奶“绝缘”。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在此次发布会上提出了膳食营养“四个一”法则,即“坚持每天1个鸡蛋、1斤牛奶、1小把坚果、1副扑克牌大小的豆腐”,倡导国人提高健康素养应从自身做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则在会上指出,我国乳制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种类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消费量。

  对此,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高级副总裁杨国超表示,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与欧洲乳业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很大原因在于国人饮奶认识和饮奶知识的欠缺。菲仕兰将继续加大开发和引入符合中国老百姓需求的乳制品,同时加强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