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医院派驻专家在燕达医院为患者做肠镜检查。资料图片

  其所属“燕达国际健康城”被列为京津冀产业转移46个承接平台之一

  12月20日,京津冀三地联合制定的第一份综合性、指导性文件——《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发布,初步明确了京津冀“2+4+46”平台,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及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未来,三地将联合引导相关创新资源和转移产业向上述平台集中。

  “燕达国际健康城”成功跻身46个承接平台,日渐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医疗与养老行业的发展标杆。

  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的发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又一重磅举措。

  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介绍,《意见》引导创新资源和转移产业向平台集中,促进产业转移精准化、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截至目前,初步明确了'2+4+46'格局,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及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未来,三地将联合引导相关创新资源和转移产业向上述平台集中。

  《意见》紧扣非首都功能产业领域,充分衔接各类规划政策,突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转移,逐一提出承接平台名单。其中,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包括15个协同创新平台、20个现代制造业平台、8个服务业平台和3个现代农业合作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资本投资150亿元兴办、由河北燕达医院、医学研究院、医护培训学院、康复中心、燕达养老中心、临终关怀中心,共六大板块组成“燕达国际健康城”被列为8个服务业平台之一,也是该名单里唯一一个没有地理位置作为前缀的民营企业。

  将北京优质医疗资源“拧成一股绳”

  早在2013年10月,京冀两地政府就在共同签署的《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市政府关于卫生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指出——“鼓励燕达医院积极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对接,通过与北京大型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开展合作的方式提高自身医疗卫生水平。”

  以此为起点,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首先达成全面联盟共建型的合作,随后又分别与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开展神经、儿科、中医领域的专科共建合作。燕达国际健康城副总裁、河北燕达医院院长李海玲表示,与公立医院的合作极大地填充了燕达医院的“人才库”,而燕达医院也为派驻的专家提供科研平台和带教支持。燕达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酝酿已久的与北京同仁医院的合作将在2018年到来之前尘埃落定,这也意味着燕达目前的四家公立医院合作阵营将再添重磅“新军”。

  与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并将其拧成一股绳,切实为燕郊地区的患者提供规范、优质的诊疗服务是燕达医院在积极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如今多被燕郊居民津津乐道的是看病的舒心与便捷。除了燕达医院整体的门诊量与出院量年年激增外,自2017年1月燕达成功开通北京医保后,日均接待的北京医保患者人数也翻了5倍之多。统计数据也显示,2016年在北京市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的350.5万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数占比从2013年的9.1%降至7.5%。

  在医养结合方面,燕达养老中心目前在住的1600余名老人,已成为首批医养结合服务的受益者。随着未来养护二期1万张床位的投入使用,医院将全面对城内万名老人开展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治疗等类型的医疗服务。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