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平安好医生最快5月初挂牌,微医、健康160也有意IPO;行业两极分化严重,止亏盈利是难题

  (上接D01版)

  微医实现整体盈利筹谋IPO

  除了平安好医生,不少行业知名公司也开始筹谋IPO,这其中就包括微医集团。

  微医创建于2010年,可提供在线问诊、预约挂号、在线药房等服务。数据显示,微医目前已与全国30个省份的2700多家医院信息系统连接,平台上线医生逾22万名,拥逾1.1亿实名注册用户。

  此前,微医方面对IPO一直避而不谈。2018年初,微医首席医疗官、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张群华向媒体确认了微医正在筹划IPO的事实。在近日出席彭博亚洲投资论坛时,微医首席战略官陈弘哲松口表示,公司正进行上市前融资,目前战略投资者名单已敲定,包括保险公司及线下医疗机构,预计4月底完成,融资5亿美元。他还指出,公司可能未来12至18个月来港上市。

  微医目前4大业务板块包括微医云、微医疗、微医药及微医险。陈弘哲称,新一轮融资后或会重组4板块,也有可能先将其中一个板块上市。在今年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中,微医排名第65位,是互联网+医疗领域上榜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微医此前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2012年1月,微医获得晨兴创投与风和投资共2200万美元的A轮投资,2014年10月,微医B轮融资达到1.064亿美元,2015年,微医又完成了3.94亿美元的C轮融资。有外媒报道称,微医寻求上市时估值能达到70亿至80亿美元。

  盈利能力方面,保险已经成为微医占比较大的业务盈利点。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就曾向媒体披露,微医已经整体实现盈利。2016年微医营收超过12亿,医疗、保险、药品三个板块实现全面盈利。具体营收构成占比方面,医疗占45%,保险占35%,药品占20%。但微医首席战略官陈弘哲在2017年年末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微医尚未盈利。

  4月16日,微医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公司正在进行业务重组,相关经营数据在按照财务审计规则推进,上市前会按相关要求对外披露。

  健康160重启IPO 亏损引关注

  加入互联网+医疗行业IPO潮流的,还有健康160。

  健康160(原就医160)素有“互联网医疗第一股”之称,公司于2015年12月底登陆新三板。两年后的2017年12月,健康160(深圳市宁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称,将重启IPO。

  就医160的CEO罗宁政曾表示,就医160的核心是服务医院。通过为医院免费提供互联网诊疗(辅助)系统,积累患者资源,再吸引医生入驻平台,为患者就医提供指导。进一步开放平台,匹配商业伙伴,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上,找到各自的盈利模式。随后,健康160完成了医院、医生和患者三者资源的积累之后,业务逐渐拓展至体检就医、医疗软件销售及服务、医药电商等。

  在诸家互联网+医疗企业都面临的盈利难问题面前,健康160亦未能幸免。公司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371.98万元,同比增长71.87%,但净利润为-7141.04万元。到了2017年上半年,健康160营业收入达到4075万元,同比增长47.14%,公司整体毛利率57.20%。但在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健康160仍未能扭转亏损局面。2017年上半年,健康160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1万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51.07%。

  2016年,就医160还曾被传裁员300人,并撤销创新事业线。公司回应称随着业务重点转移,计划对组织架构和部分业务团队进行优化,以团队和个人的业绩为依据,实施末位淘汰制,需要优化的人员占全公司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盈利难的问题面前,德同资本北京总经理兼合作人许谦表示,行业确实迎来了明确利好,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医疗健康一定是有机会的,但每个企业究竟发展如何,还有赖于项目管理团队的努力。从估值层面来看,进行过数轮融资的几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估值都不低,已经高于很多上市公司的体量,“这也算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特点。至于其中是否有泡沫、泡沫有多少,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互联网+医疗 两极分化严重

  在经历了资本跑马圈地和寒冬后,部分互联网+医疗企业顺利拿到了新一轮融资,并表示IPO意向。如丁香园近日向媒体确认,已经完成D轮1亿美元以上的融资,估值达10亿美元。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表示,“有考虑IPO的计划,但是并不会把它作为工作的中心,目前也没有明确的IPO时间表,整个公司关注的焦点仍是用户需求和自身服务。”好大夫则在2017年3月确认拿到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估值预计达13至14美元。

  “现在能融到资的,是‘剩’者为王,基本都是行业领头的几家公司。”许谦指出,一些早期项目没有充分的现金流,模式也在行业中处于非领先地位的,已经很难拿到钱了,目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互联网+医疗企业数量也在锐减。

  根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截至2017年底,寻医问诊类创业项目有62家,其中进入中后期的有21家,其余都处于早期阶段。

  2014年被看做是移动医疗的井喷之年。据粗略统计,当年移动医疗企业融资案例共计80余起,是此前5年里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总融资标的接近7亿美元,比前4年的总和多一倍。2015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就达到7.8亿美元,超过2014年全年总额。

  千亿市场份额迎来政策红利

  除了资本对行业巨头的继续青睐,互联网+医疗也迎来了政策红利。

  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缓解看病就医难题,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份额也不容小觑。据灵核网市场研究院预计,2017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90亿元,2017年-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5.87%,2021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9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