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北京城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当地百姓看病难、住院难的现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助力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突破因空间拓展困难而造成的发展瓶颈,北大医院确定在大兴区建设城南院区。

 

3月19日,北大医院城南院区破土动工,新院区位于大兴新城,编制床位1200张。新院区预计2023年年中竣工,将以妇儿为重点。

 

新院区编制床位1200张

 

2010年3月,北大医院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了在大兴新城筹建综合性三级甲等临床教学医院的初步意向,用以缓解北京城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当地百姓看病难、住院难的现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助力于解决北大医院突破因空间拓展困难而造成的发展瓶颈。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北大医院在大兴区建设城南院区。

 

城南院区位于大兴新城,毗邻五环主路,东接京开高速,新建急诊楼楼顶设有救援直升机停机坪,建成后将成为能够胜任空中救援、地面抢救任务的医院。新院区总建筑面积216100㎡,与老院区现有的医疗面积相当,编制床位1200张。



北大医院党委书记潘义生表示,每30万人-50万人应该有一个医学中心,按照首都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一定是与新兴区域共生的。北大医院城南院区周围都是新兴的住宅区,这里的居民将成为新院区服务的基础人群。同时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概念的延伸、新机场的投入使用,会带来部分来京求医问药的疑难重症患者,因此,新院区在造福大兴本地居民的同时,也承载着国家医学中心的一部分职能,用这种围绕新城建设相应医学中心的模式,会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同时缓解城中心老医院患者过于集中、人口外迁后患者南下北上的困局。



突出妇儿重点 按器官系统设置诊疗中心

 

“我们想把城南院区打造成和本部同样标准的院区,这不是分院,而是一体两翼的思维,完全参照北大的水平搭建。”潘义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学科布局上,因为城南地区缺少儿科专科医院,国家人口政策背景下产科压力又比较大,因此新院区突出了妇产科和儿科的特色。1200张床位里,有400张床是儿科,涵盖儿科内科、外科、眼科等。妇产科200张床左右,重点突出产科特色,兼顾妇科疾病。另有综合疾病600张床位。


潘义生介绍,与传统的科室设置不同,新院区将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健康需求来设置学科,按照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概念,设置心脏中心、呼吸中心、消化中心、神经中心、泌尿系统中心等。以心脏中心为例,与心脏相关的学科、影像、介入等都将汇集到心脏中心,患者只需挂心脏中心的号,就能享受到多学科专家的会诊与服务。“这符合国际惯例,患者体验等各方面也会比传统方式有更好提升。另外,通过各学科医生之间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学术发展,医疗质量安全都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



潘义生以心脏不适举例,患者往往不知道该挂心外科还是心内科,可能因为挂错号而辗转于不同科室间。在新院区,前段的分诊就会引导患者到相关就诊区域,而病房也是用器官系统中心的模式。在心脏中心,会有心内科、心外科医生出诊,不管是谁首诊,如果需要兄弟学科专家共同为患者诊疗,在一个诊区内就可以实现对患者的会诊,制定出一站式的方案,最大限度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的跨科、预约等,快速给患者做出全方位诊疗方案。 

 

近两三年已着手新院区人才储备

 

1200张床位的新院区,将需要多少医疗人员?北大医院又做了哪些准备?

 

对此,潘义生表示,医疗团队的人员需求量与老院区相当,1200张床位约需配备约1000名医生和1700名护士。近两三年,北大医院已经开始着手为新院区储备人才。老院区六七百人的专家团队可以指导新院区人才的发展,在保证专家水准前提下,再有序增加毕业生、研究生、护士等。新院区建设周期约需3-5年时间,这期间,北大医院每年都会做相应的人才储备计划,到新院区开诊,人才储备基本到位。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图片来源 北大医院供图 编辑 赵昀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