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GSK中国公益支持的“扶贫攻坚 健康同行——肝炎健康促进与防治项目”二期启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指出,我国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水平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西部及贫困地区,仍存在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母婴垂直传染的乙肝病毒阻断不够规范,病毒性肝炎感染者众多等问题。

 

一些地区母婴阻断技术仍不规范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约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9000万人。根据2010年统计,我国育龄期女性3.8亿和我国育龄期女性HBsAg阳性率6.0%推算,中国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处于生育年龄阶段的女性人数约为2280万,其中包括相当多需要治疗的慢乙肝患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王宇认为,如今,我国在乙肝母婴阻断方面总体上做得很好。“通过母婴阻断技术,对妊娠中后期的女性进行阻断,阻断成功率可高达95%-100%。”但中国幅员广阔,仍存在西部及贫困地区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肝病的防治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方面技术仍不够规范。有数据显示,目前全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是6%左右,从年龄分布来看,在长期的母婴阻断工作之后,30岁以下的青年人感染比例不超过5%,其中15岁以下的不到1%。但这个数据在西部地区却达到10%以上,甚至在西藏等部分地区超过了15%,从年龄来看,30岁以上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仍然较高。

 


公众应提高自身的主动筛查意识

 

对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肝炎的防治方面要将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检测比例提高到90%,治疗比例达到80%的目标,我们还要做出哪些努力,这也是这些肝病专家大咖们最关心的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欧晓娟教授指出,西部地区之所以肝病发生率高于中、东部地区,可能和当地牧区的孕妇在家生产且未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有关。许多家庭的乙肝病发病都呈家族性的特点,一家人感染的情况比较常见,“在项目的义诊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来的是一个人,却带着全家四五个人的化验单来看病。”王宇表示,“某些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和牧区,很多孕妇都不到医院进行检查与生育。因此,很难判断孕妇是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乙肝患者,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阻断。”

 

专家建议,地方医政部门和医务人员应该对该地区育龄妇女进行宣教,改变思想观念,鼓励孕妇前往医院建档和生育。欧晓娟教授提醒,乙肝的初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很难靠自身症状发现,因此公众应提高自身的主动筛查意识,有乙肝患者家庭的其他成员应当去医院主动筛查。同时,在这样的区域也不可忽视婚检乙肝筛查的重要性,“婚检中检测出感染乙肝病毒,可在后续生育的过程中进行及时的阻断和预防。”另外,专家呼吁,在这些地区对于乙肝防治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以引导妊娠期妇女能够到正规医院里完成规范的检测、建档和生育。此外,对育龄期妇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进行生育过程中的母婴阻断也是非常重要的。

 

据悉,针对西部地区肝炎防治的现状,“扶贫攻坚 健康同行——肝炎健康促进与防治项目”在GSK中国的公益支持下,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在新疆,云南,广西,内蒙古,西藏,甘肃,陕西,重庆,青海,四川,宁夏,贵州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不低于30场次肝炎防治专家组下基层活动,通过权威专家深入西部基层开展健康促进与技术支持,提高西部地区的肝炎防治技术水平和公众健康意识。

 

新京报记者 王鹿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编辑 赵昀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