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中外关系和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本报记者 赵亢 摄

  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答记者问;主张南海问题解决前,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我们不妄自菲薄,我们也不好为人师”,3月6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这样通俗描述了中国外交原则。当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杨洁篪就“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了记者提问。多边外交、周边关系、领土海洋权益、朝鲜半岛局势、叙利亚伊朗问题……中外媒体频频发问,涉及中国外交和备受关注的国际地区热点问题。

  中俄

  中俄全面加强务实合作

  俄新社记者:您对近日在俄罗斯举行的总统大选有什么评价?中方对将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有什么考虑?

  杨洁篪:我们注意到,3月4日俄罗斯已经顺利地举行了大选。胡锦涛主席已经向当选总统普京发去了贺电,我们预祝俄罗斯人民在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同俄罗斯一起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加强两国的务实合作。今年的中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五个重点”。

  “一个中心”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未来十年中俄关系的发展规划。“五个重点”:一是要搞好今年双方的高层接触和互访;二是要加大相互在政治上的支持;三是要进一步地推进双方在经贸、能源、科技、地方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互利合作;四是要加强双方的人文交流,特别是要办好“俄罗斯旅游年”;五是要密切我们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

  周边

  通过谈判解决南海争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杨洁篪:看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我认为应该看发展的大趋势,这种关系发展的根本趋势是好的。 这个世界是一个很不平衡的世界,有人拿着大喇叭,有人只有小喇叭,有人没有喇叭,但是我始终认为数字比喇叭重要。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大多数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我们同亚洲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一万亿美元,我们在亚洲地区的投资近200亿美元。

  对于我们同周边部分国家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分歧,我们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这些争议。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南海问题,中方一贯主张以事实为基础。根据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妥善解决南海的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同有关国家就和平解决争议、推进南海务实合作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当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个世界是一个很不平衡的世界,有人拿着大喇叭,有人只有小喇叭,有人没有喇叭,但是我始终认为数字比喇叭重要。

  我们充满着信心,我们会实现我们的目标,但是我们对形势、要走的路也有着非常客观的判断。同时,我们不妄自菲薄,我们也不好为人师。

  中美

  亚太是利益交汇最集中地

  华尔街日报记者:中国是否将美国把战略中心转向亚洲看作是对中国构成威胁?如果是的话,中国将采取什么样的反制措施来对抗美国的这种威胁?另外,考虑到中美两国在伊朗、叙利亚以及许多其他问题上存在的紧张态势,两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加深互信?

  杨洁篪:我认为即使中美之间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但是总的发展势头是向前的,而不是后退的。

  在处理中美关系方面,我们一直认为应该坚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来处理和看待中美关系,要牢牢把握两国合作伙伴关系的大方向。

  双方应该始终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切实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美方尤其要恪守承诺,慎重、妥善处理例如台湾、涉藏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

  我认为双方应该继续通过高层互访、接触,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渠道来加深沟通协调,增进战略互信,排除各种干扰,建立起大国之间的那种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亚太是中美利益交汇最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总的态势是什么?大家可以分析一下。我认为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这是本地区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阻挡。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跟其他各国,无论是大国小国、弱国强国、贫国富国,都是平等的一员。中国的道路条条通向亚太,条条通向世界。

  我认为有关各方都应该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致力于本地区的发展繁荣。我们希望并欢迎美国在这一地区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当然,我们也希望美国尊重中国的利益和关切。

  我想在叙利亚和伊朗问题上,中美之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总之,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是符合中东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

  中日

  增进国民感情是系统工程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日本和中国之间有一些敏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应如何增进日中战略互信、改善国民感情?

  杨洁篪:关于中日关系当中存在的历史、钓鱼岛等敏感问题,我们希望日方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因为这些问题是关系到中日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和两国关系的大局。所以我们认为,日本方面要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切实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处理好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

  我也确实认为有必要来谈谈如何增进战略互信和增进两国国民感情的问题。我认为增进中日战略互信的关键是要从战略上正确客观认识对方的发展,真正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把对方看作是发展的伙伴。

  2008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时,同日本领导人一起发表了第四个中日政治文件。双方就“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等重大问题达成了重要的政治共识,将这些共识转化为两国交往的实际行动,我想中日互信就能够不断深化。

  我认为增进国民感情是一项系统工程,双方都要着眼长远,多层次地做工作,特别是要多做青年之间的交流工作,使更多的人投入到中日友好的事业中。

  中欧

  中方愿意继续投资欧洲

  西班牙埃菲社记者:欧元现在还有未来吗?欧洲解决自己债务问题的努力是否会为中国投资带来一种机会呢?另外杨外长,您怎么评价现在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

  杨洁篪:我认为,中欧领导人最近举行了一次会晤,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中欧关系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我们认为虽然欧元经历了不少的困难,但是我们相信欧洲和欧元有能力、有智慧克服暂时的困难,解决债务问题,迎来新的发展。中国对欧洲和欧元一直抱有信心,我们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来支持欧元和欧洲金融的稳定,我们愿意继续向欧洲投资,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本报记者 金煜

  专家解读

    专家建议中日尽快开启钓鱼岛谈判,加强双方经贸合作利益捆绑等方式处理周边关系

  昨日上午,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对于今年中国外交的挑战,学者们分析,由于美国亚太战略、南海问题、中日问题等,今年中国周边外交难度会增加,需要用更灵活的外交智慧处理解决。

  今年中国周边外交形势严峻

  今年中国外交重心在哪里?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外交排位的阐述能看出些微变化。

  政府工作报告阐述外交的内容中,排在首位的依然是“周边外交”,而“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超过了往年的“大国外交”,排到了第二位。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今年中国的周边外交很可能会成为中国外交的重大挑战。

  “今年受美国的亚太战略影响,周边外交形势严峻。南海问题事情不少,钓鱼岛问题近来也一直在发酵。”金灿荣表示,这与往年的情况是不同的,增加了中国周边外交的难度。

  其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陈向阳教授分析,中国在国际上的自身定位是发展中大国,发展中国家群体是中国外交的基础。同时,在国际金融危机出现以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地位快速上升,新的国际战略形势要求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外交有新突破。

  中日应就钓鱼岛问题开启谈判

  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杨伯江认为,目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是历史问题的认知和钓鱼岛问题。

  此前日本名古屋市长多次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中国驻日本大使馆5日拒绝了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的拜访请求。

  杨伯江认为,近段时间的名古屋市长事件中,中国的态度强硬。这种强硬实际上也在警告日本对历史问题的反省。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的摩擦近段时间频繁,建议中日尽快开启相关谈判,当然,谈判过程会很漫长,需要时间去破解。

  抵制外来势力插手周边关系

  杨伯江说,从国际关系的历史来看,任何一个大国要成功实现崛起,处理好周边关系,拥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周边地缘战略环境是其崛起的先决条件之一。

  但是从09年以来,中国和周边的关系确实出现了一些波折,既有中国和周边的矛盾,同时也有外来势力插手导致问题复杂化这样一个背景。

  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一方面加强与周边的经贸合作,让双方利益捆绑最大化,同时对一些外来势力的插手进行有效的抵制和排除,并妥善处理好和周边国家的固有问题,特别是关于领土领海的争端问题。在这样的三个条件之下,中国和周边的关系,前景还是光明的。

  世界“大选年”可能对中国不利

  除了周边关系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外,“也不能说大国外交就不再重要。”外交学院教授赵怀普说,从前两个月的外交布局中来看,中国仍然很关注大国间的交往。

  赵怀普担心世界“大选年”可能对中国外交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美国、欧洲大国的大选。

  赵怀普说,西方国家大选有一个惯例。每到大选必然会拿中国来说事,中国已经成为各国大选政党政治的一个话题。要么渲染中国威胁论,要么用经贸摩擦、人权来攻击中国。这对于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来说也会造成误解,影响外交策略。而中国政府需要在这方面尽量避免这种无谓的误会。

  本报记者 邢世伟 实习生 朱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