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首席记者 关庆丰)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农村人口极有可能以比新型城镇化规划更快的速度减少,到2020年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中所的比例将远低于规划的40%。

  今日下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3/14:中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得出上述结论。项目负责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表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3年初启动了这项大型综合研究,历时两年组织完成了这份报告。

  农村人口数减少速度快过规划

  报告分析,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量13.40亿为起点,在目前“单独二孩”政策持续不变的情况下,2020年中国总人口预计为14.2亿人;如果2015年全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即每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2020年中国总人口预计为14.9亿人。

  根据2014年3月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这意味着农村人口将会降低至40%。按照上述两种方案,2020年中国农村总人口将分别为5.7亿人和5.9亿人。

  报告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末,中国总人口为13.6亿,其中农村人口为6.3亿,占总人口的46.3%。2008年至2013年期间,农村人口下降了7600万,每年减少大约1500万,如果按照这个速度,2014年至2020年,中国农村总人口将减少大约1亿人,届时中国农村总人口约为5.3亿人。

  报告称,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农村总人口极有可能以比新型城镇化规划更快的速度减少,到2020年中国农村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将远低于规划的40%。

  新京报记者据报告预测的数字推算,2020年中国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所占比例为35%至37%左右。

  应对农村劳动力总量日益减少和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趋势,报告建议,今后应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村人口区域布局优化和提升劳动力素质。

  适龄农村女性流向城镇 加剧农村男性结婚难困境

  报告称,在城镇化政策助推农村人口减少的同时,基于人口因素的另外两个变化也加速着农村人口的减少:一是子女数量的减少,二是出生性别比失调。独生子女政策长期推行的一个结果,是农村家庭子女数量的迅速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日趋重视。这种意识变化,加之近些年农村家庭收入的提高,导致不少家庭出现因子女教育向城镇移民的情况。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当子女进入初中或高中阶段学习后,农村家长随迁至城镇,租住在学校附近对子女生活进行照料的情况日趋增多。这种因子女教育移居城镇的行为正在加剧农村人口的减少。

  报告介绍,由于男孩偏好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出生性别比自1980年代开始偏离正常范围,相较于城镇,农村地区的出生性别比失衡更为严重。这一情况导致的后果,是今天在农村地区处于适婚年龄的男性数量远远多于女性。

  此外,随着人口流动的日趋增加,很多适婚年龄的农村女性从农村流向城镇,加剧了农村男性的结婚难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农村结婚的前提,是需要在附近的城镇地区购买房屋,而结婚后的农村青年也就自然移居到了城镇地区生活。因性别比失衡引发的结婚难,也成为助推农村人口减少的又一要因。

  农民变市民总成本约8-14万亿元

  今年7月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报告测算,目前一个农民工变成市民,即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和养老),社会救助及保障性住房的成本约在8—14万。这意味着需要总共投入8—14万亿元的资金。从总量上看数额巨大。

  报告同时指出,这8-14万亿元是在未来6年的时间内陆续投入的,平均每年大约1.3—2.3万亿元(相当于2013年GDP的2.3%——4%)。这些投资是分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等多个领域投入的,许多此类投资目前已经在投入。因此,从目前的国家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来看,实现1亿人城市化的目标是可以承受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