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信娜)今年年底前,首都机场三个航站楼的落客区将实行限时通行。目前初步方案为,3号航站楼限时8分钟,1号和2号航站楼限时5分钟。

  如何判断时间,什么区域实行限时通行,违反规定如何处罚?交管部门表示,限时措施主要针对出发层落客区,在规定路段的始末端分别架设监控系统,有点儿类似区域测速。如果车辆从进入到驶离超过限时,将被录入系统,并按违法停车进行处罚,罚200元扣3分。

  记者注意到,限时停车落客已在国内多个机场试点,大多期望解决机场落客区长时间停车等违法停车行为。

  去年11月,为解决违法停车、高峰期排队拥堵等现象,昆明长水机场启动限时停车违法抓拍系统,在规定的400米路段停车落客限时5分钟。今年7月1日,哈尔滨机场也正式启用该系统,对逗留出发层超过3分钟的车辆进行拍摄并处罚。

  除机场外,部分地区的火车站也有上述规定。例如,在厦门北火车站规定,落客平台停车限时8分钟。当地警方还曾表示,对于一些旅客多行李多的情况,可给予一定的宽限。

  交通工程专家、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任福田认为,上述规定从管理角度而言是积极的,可以解决占用车位,影响交通等情况。但从实践角度,限停时间应根据交通流量及具体实践进行分析并反复论证。

  针对首都机场目前的初步方案,相关部门解释,限停时间由专业机构进行调研测算,最后给出的“极限时间”。也就是说,测算时是以最大的车、满载旅客、最拥堵时段停下来、行李都搬下车为标准,可以满足所有车辆在限定时间内正常通行。

  此外,在限时路段上还会补充很多摄像头。一旦出现事故车堵路等不可抗因素造成延时停车,驾驶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议,调出存储在系统内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