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李丹丹)2月21日,四川省正式启动贫困县退出模式,5个县(区)首批“摘帽”。

  记者发现,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河南、河北、山西多个省份纷纷出台了贫困退出机制实施细则,河南兰考县也拟将退出贫困县。

  去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原则上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贫困县退出后,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对提前退出的贫困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制定相应奖励政策,鼓励脱贫摘帽。

  此后,多省出台了地方版本的贫困县退出机制,多地一些符合要求的贫困县正在纷纷“摘帽”。今年以来,除四川外,河南省也对兰考县、滑县退出贫困县进行了公示。

  以前是为了享受政策,很多贫困县即使脱贫后也不愿意摘帽。按现在的规定,即使贫困县“摘帽”,政策并不“摘掉”,提前退出还有奖励。一些地方会不会为了政绩,由争先“戴帽”变成争先“脱帽”?对此,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去年的一次发布会上表示,在一些地方发现了这种现象,有的村还有百分之十几,就准备脱贫“摘帽”。刘永富表示,必须按照规定严格落实标准和程序,不能搞数字脱贫、弄虚作假。

  据记者了解,目前对于贫困县退出,同样有严格的考核,不是想退就能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组织专家学者和各方面人士,开展第三方评估,看脱贫成果是不是真的,能不能经得起检查。

  为防止追求短期政绩,搞“假脱贫”“数字脱贫”,多地在制定地方版的贫困县退出机制,也强调了监督问责。如山西省要求,对贫困退出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存在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问题的,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雄认为,在贫困县退出程序的过程之中,一个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非常重要。如果只是上级部门到下级考察,就没有意义了。

  他同时称,要警惕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而急于摘帽的冲动。如果一旦扶贫项目终止、扶贫政策用尽、扶贫人员撤离,一些家庭可能又会很快返贫。

  他认为,“脱贫”是最低目标,“解困”才是最终目标。要让贫困者“解困”,不仅要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培育有特色的产业,更要加强贫困家庭的人力资源开发,消除贫困文化,激发其脱贫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