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今日上午9时开幕,蔡奇向大会作报告。

  知道君(ID:xjb-jingshier)了解到,这份全文18000余字报告中,公布了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

  具体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报告还在七个方面列出了具体目标,分别用了七个“新”字:

  首都功能实现新提升。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中央政务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彰显,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能力全年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

  城市发展形成新骨架。中心城区功能充足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主要功能节点初具规模,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蔚然成型。

  经济发展汇聚新动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服务业优势地位更加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发展实现一体化,开发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全面退出,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重要河湖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就业更充分,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走在全国前列,低收入村和低收入农户帮扶任务全面完成,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群众工作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文明和谐展示新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法治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这份报告为我们勾勒出5年后北京的蓝图,知道君带你先睹为快。

  收入

  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解读】

  近年来,经济在换档提质过程中,经济的增速有所放缓。不过,北京市仍然连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线”,保障劳动者的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认为,最低工资标准重在保障劳动者利益,让劳动者共同享受经济发展的果实,越是在经济下行过程中,越要考虑劳动者利益。

  去年,全国仅有9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而北京就位列其中。2016年北京市将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720元调整至1890元,居全国前列;同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以21元位居全国首位。今年6月15日,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陈蓓宣布,7月份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近年来,北京市连年发布工资指导线,要求企业正常经营就要给劳动者涨薪。去年8月,北京公布19个行业的工资指导线,年薪最低不少于21320元。目前,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标准以7706元/月位居全国前列。

  教育

  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解读】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教委也在研究如何提供充足的学位,会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通过挖掘学位潜力、增加公办园数量、鼓励社会力量办普惠制幼儿园三种方式扩大供给。

  “正抓紧出台《北京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该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市级财政共投入约90亿元用于扩大学位和保障运行,增加了850所幼儿园、14万个学前教育学位和1.5万名专任教师。

  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方面,该负责人说,今年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市级统筹力度,重点在城近郊区、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密集地区新建10所优质学校。2017年,6个城区将启动加大对一般学校的精准扶持,每个城区至少选3所普通校和优质学校合并或集团化办学;两三年内,在城区新增25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把辖区内最薄弱的学校并入优质教育集团或与优质校深度联盟。

  文保

  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解读】

  “以中轴线申遗作为老城保护的目标和抓手,”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说,“中轴线申遗文本今年会制定出相关工作计划,正式申遗要看具体工作进度。”

  这也是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步推进的还有“三个文化带”建设、路县故城遗址发掘与保护、长城修缮等。

  目前,市文物部门已经确定了若干个工作项目进行推进,“比如长城几个重要组团的修缮和运河文化带”,舒小峰说,箭扣长城一期修缮完成后,下一步会加大抢险性修缮;古北口镇附近的古北口长城也是重点修缮项目。此外还有“三庙一塔”、西海子公园等,都是保护历史文脉的工作对象。

  医疗

  努力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解读】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意味着针对居民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确定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建立从孕育到出生、成长、死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健康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北京市政府将生命全周期各个阶段要进行的健康服务进行了细化,从孕产妇开始到老年阶段都具有阶段特点。

  针对孕产妇,北京将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基层产科服务能力,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网络,保障母婴安全。对于婴幼儿,将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加强儿科和新生儿科建设,针对儿童主要死因制定实施干预策略,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

  随着我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北京还将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加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养老

  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解读】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围绕养、保、住、用、餐、医等十个领域,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居家养老地方法性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编制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过去五年,北京市制定老年餐饮服务体系建设办法、医养结合等一批制度文件,推出了将老年人常见病医保范围各类药品纳入社区药品目录,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配备等一批举措,居家养老政策体系更加精准完善。

  在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同时,北京市养老机构也不断增加。北京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全市养老机构总量从2012年的400家净增加到513家,床位数从7.4万张净增加到12.6万张,累计增幅70.3%。

  全市养老专项资金由2012年的5.2亿元增加目前的12亿元,累计增幅130.8%;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由每床0.8-1.6万元提高到4-5万元。

  住房

  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健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和购租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

  【解读】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这是针对我国近些年房地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

  房地产的过度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发展偏离了它的居住功能,更多地被赋予了投资和投机功能,这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不利。房价高涨,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创新,推高了各种要素成本,同时也使得年轻人购房难、居住难。

  安居梦就是要破解这个难题,通过住房制度改革,健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和购租并举的住房供给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实现居者有其屋这样一个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也是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

  治污

  确保pm2.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符合国家要求;污水全处理,黑臭水体全消除

  【解读】

  环保专家彭应登说,一直以来,北京的蓝天比例在全国各城市中偏低,不到50%。去年,达到50%,这是北京努力的结果。蓝天不仅仅与PM2.5这一个指标相关,还跟臭氧、PM10等指标相关。所以,我们要提高蓝天比例,就不能局限于控制PM2.5,要多方面的全面控制各项污染物。比如,近来北京的臭氧污染日渐突出,在重视秋冬季重污染的同时,也要重视夏秋季节的臭氧污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蓝天比例。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底前,要完成141条黑臭水体治理。2018年底前,全市建成区提前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今年,主要围绕新建再生水厂、污水及再生水管线等展开。

  上述负责人介绍,今年,计划再新建8个再生水厂,包括通州4座,门头沟1座、延庆3座。同时,新建600多公里污水管线及100多公里再生水管线。这样,污水管网覆盖不全的城乡结合部、城市副中心及农村地区可实现污水处理。

  生态

  优化提升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实现屏网相连、绿满京华

  【解读】

  2015年,北京首次提出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京津冀地区将以三地连接部分的相关国家自然保护区为试点,建立国家公园,形成环首都国家公园环。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解释,环首都国家公园是北京、河北和天津交界处,包含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等串联后形成的生态廊道。

  根据规划,北京市第一道绿色隔离地区位于市区内,需新建城市公园。第二道绿色隔离地区则为郊野公园,主要为五环路附近,涉及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大兴、昌平六区,将城区与郊区相隔,如北京规划建设的四大郊野公园,包括西北郊历史公园、东郊游憩公园、北郊森林公园、南苑生态公园。其中,东郊森林公园已完成70%。

  彭应登认为,目前,环首都区域已没有完全连片具公园功能的绿色空间。因此,需建设一些“绿道”等,将原来没有串联起来的区域相互连接,形成成片的生态走廊。

  交通

  把握地铁已经成网、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新变化,以更高目标追求谋划交通治理和发展

  【解读】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认为,北京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预计到2019年底总里程将达到900公里,基本实现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较大密度,1公里范围内可以抵达地铁站。报告中提到发展为循环交通,是在轨道交通密布的基础上进行局部路网完善,使公共汽车能与轨道交通便捷接驳。

  “鼓励人们乘轨道交通,门对门的接驳很重要,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我们的地铁短期内实现不了端点的可达性很强。”陈艳艳说,比如伦敦、日本,地铁网络密布,人们步行就可很方便的找到地铁,去想到的地方,实现了交通多点联通。北京想达到这个程度,短期内还是要依靠微循环交通,比如微循环公交、自行车等,所以,就要给这些交通方式提供可靠的路网支撑。

  “北京之前规划路网时都是大交通格局,城市里的胡同之剑又没有很好的通行条件,下一步可以从打开这些微循环线路为依托,完善路网。”她介绍,目前有不少区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在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发展公共交通是北京交通发展的基础。未来的交通结构,还是以公共交通为主,进一步减少机动车使用强度。陈艳艳说,减少机动车使用强度不是不允许使用机动车,而是通过服务提升或者价格杠杆方式,让人们从私家车上下来,回到公共交通工具上。

  记者 黄颖 吴为 戴轩 邓琦 信娜 郭超 沙璐

  编辑 李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