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王俊)日前,两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提高教师待遇问题一直以来呼声不断,记者注意到,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师法》中就提到,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之后十余年中,中央多次发文强调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教师工资增长幅度低

  那么,谈了23年的教师工资问题,教师薪资提高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据国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介绍,“截至2016年,教育行业国有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水平已由2010年的3.98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7.75万元。

  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第三方评估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石中英介绍,目前,我国教师依旧存在工资不高、工资增长幅度低的情况。

  那么,破解教师工资增长缓慢的难点在哪?

  据教育部官微介绍,目前,我国教师工资实行2006年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建立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按照2006年的岗位绩效制度,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要求,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表现和资历,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实绩和贡献,津贴补贴主要体现向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的倾斜。

  需打破职称和薪资挂钩

  教师工资问题难以破解其中一个难点在于,用职称来评判工资的标准,导致分配不平衡。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层小学教师反映,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但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因此,总体教师待遇一直提不上去。

  破解这个难题,一方面是打破职称和薪资挂钩。2011年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把老师评职称的惠及面扩大。此外,关于取消中小教师职称工资的呼声在网上较高。

  另一方面,是改革绩效工资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师工资绩效部分的比例。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撰文提到,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