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沙璐)1月6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设立30余年后,被称为“二线”的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将成为历史。

  撤销后将加强粤港边界一线管控

  批复称,为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结合特区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批复称“你省(广东省)和深圳市要认真做好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相关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实施深圳全市域统一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序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化,为新时期超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积累经验、当好示范。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后,要进一步加强粤港边界一线管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粤港边界持续稳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有利于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经济发展会更开放。这说明了十九大之后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未来我国的开放程度会越来越大,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自信的表现。

  “二线”沿线全部设有铁丝网

  据南方网报道,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宣告成立。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中明确:“海关对特区进口货物、物品,要给予特殊的关税优惠。特区与非特区的分界线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控制后,凡经批准进口供特区使用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除烟、酒按最低税率减半征税,少量物品照章征税外,其他均免征关税。特区运往内地的货物、物品,应按一般进口的规定征税”。根据这一精神,国务院开始酝酿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即人们俗称的“二线”)。1983年开始临时启用盐田坳、背仔角2个检查站。1986年全面实施对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依法管理。

  据媒体报道,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全长126公里,沿线全部设有铁丝网,整个管理线共有163个武警执勤岗楼,设有10个检查站。随着深圳经济特区快速发展和形势变化,深圳特区管理线的存在也开始受到质疑。2003年,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委员提出,随着历史的发展,深圳特区管理线已经丧失存在的必要性,并成为深圳继续向前发展的羁绊,建议撤销。

  虽然这条管理线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为了维护这条管理线,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建检查站超过10多亿元;深圳每年仅支出日常维护费用就达760万元;因为取消进入特区汽车的收费,深圳市每年补助1500万元,每年全部开支高达几千万元。

  “进口特区的物品不存在免关税问题,特区内外政策基本一致。因此,特区管理线存在的实际意义已不复存在。” 厉有为当时就指出,由此造成的交通堵塞且不说,单把一个城市用100多公里的铁丝网截断,实在是给城市发展带来很大阻碍。

  201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并明确“暂时保留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不再新设”。

  虽然特区范围扩大至深圳全市,但是市民往返原特区内外还要“过关”,造成交通拥堵等种种不便。据深圳特区报报道,2013年深圳已就撤销原特区管理线请示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