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昨天(9月19日)晚上22时7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37、3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本次发射的北斗双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火箭由该集团一院研制。两颗北斗卫星除了导航,还将兼职搜救,首次增加国际搜救、全球短报文、等离子体及表面充电风监测仪三个增量载荷。

  这意味着,中国正式成为全球卫星搜救系统的空间设备提供国。中国参与全球卫星搜救系统经历了“三步走”:1985年,中国成为用户单位,1998年成为地面设备提供国,今年正式成为空间设备提供国。

  据中国交通新闻网消息,在北斗卫星搜救系统建设过程中,交通运输部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在研究论证、国际磋商、技术攻关等方面联合开展大量工作。

  历经数年,工作组先后解决了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器件研制、星上载荷测试等关键问题,并在国际合作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推动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将北斗系统纳入全球中轨卫星搜救系统实施计划,并完成了与伽利略系统搜救载荷下行频率协调工作。

  2017年10月,国际搜救卫星组织联合委员会第31届会议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据2017年11月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交通运输部派代表团参会,并向会议提交了《北斗系统搭载搜救载荷技术状态》和《北斗系统搭载搜救发射计划》两份文件。会议同意将北斗系统及北斗系统搭载遇险搜救载荷写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中轨搜救卫星系统框架文件,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系统迈出了第一步。今年2月,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正式通过将北斗系统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实施计划。

  北斗三号的加入,将为全球搜救尤其是海上搜救增加有生力量。与此同时,在海上搜救方面,各类海事卫星长期扮演着主力角色,由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前身为国际海事卫星组织)负责管理。

  海事卫星系统与全球卫星搜救系统有何异同?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海事卫星定位于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虽然覆盖面广,但距地面太远,如果地球发出的信号比较弱,可能发现比较困难。而全球卫星搜救系统布局在较低的中圆轨道,距地面较近,接收信号能力更强。

  “中圆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结合起来使用,既有较大的覆盖面,接收信号能力也更强,对于国际搜救十分有利。”庞之浩说。

  庞之浩表示,随着我国航天技术发展,以前作为技术使用国,现在变成技术的提供国,为全球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北斗卫星加入国际搜救行列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