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周依)清明小长假迎来尾声。据市公园管理中心4月7日发布,假期三天,市属11家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了“清明缅怀、习俗体验、踏青赏花、书画展览、春日文创”五大类、40项假日游园活动,共接待游客190万人次,超出节前预计30万。


其中,玉渊潭与颐和园突破30万人次(平均每天10万+),玉渊潭公园樱花文化活动总游客接待量达33.5万人次,位列第一;热点公园颐和园、动物园的游客接待量分别达30.7万、26.2万人次,位列第二、第三;天坛、北海、陶然亭、景山、北京植物园等公园游客接待量均超过10万人次,同比增长70%以上。据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去年同期天气较冷,今年清明假期游客量同比增长相对明显。


游客排队检票进入天坛公园祈年殿广场。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今日午间玉渊潭晚樱主景区迎瞬间客流高峰,采取限流措施


据介绍,假期期间,游园最高峰出现在第二天(6日)下午2点,市属11家公园的实时在园人数达到22万人。同时颐和园达到日最大承载量12万人,及时采取了止票限流措施。


此外,瞬间客流量最高的是北京动物园,在假期第一天和第二天下午2点,实时在园人数均突破了5万人。其次是颐和园,假期第二天中午12点和下午2点,实时在园人数分别为4.9万和4.36万人。玉渊潭公园晚樱主景区在第三天中午11:15分出现瞬时游客密集,为保障游览安全,公园采取了35分钟暂时限流和分流的疏解措施。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小长假期间游园秩序,市属公园开展了25项“清明假期文明游园”宣传活动,组织首都公共文明引导员570人与近千名社会志愿者,开展现场宣传咨询引导与劝阻等10万余次。


清明前后“公园红色游”迎40万游客,创意文创受欢迎


今年清明假期,市属公园及园博馆内开展了以“忆满京城 情思华夏”为主题的系列游园活动。其中,“公园红色游”氛围浓厚。清明期间,香山公园、陶然亭公园等各公园围绕“祭奠英烈·激发爱国情”主题开展了16项革命先烈事迹宣传、缅怀祭扫等活动,向前来活动的市民及团体提供讲解、举行纪念仪式、牌示导览等服务。据统计,清明节日前后,到北京市属公园祭扫红色遗迹、缅怀革命烈士的游客有所增长,达到40万人。


学生在陶然亭公园参与红色教育活动。陶然亭公园 供图


同时,游园活动注重将“传统与创意”融合展现,清明传统活动与“春日手信”文创体验吸引了近50万游客,包括玉渊潭公园的清明节传统民俗互动活动,香山公园在松林餐厅举办的“装点幸福 寒食制作”互动体验活动,以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将传统汉民族服饰与园林实景相结合,在室外展园半亩轩榭举办的“传统上巳文化体验活动”等。


这个假期,市属公园及部分景区成为热门“打卡”地,既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身着汉服前来赏花,还推出了樱花冰棍、限量门票等百余种“春日手信”文创产品。景山公园推出“一园一品”牡丹、“木海观鱼”主题文创商品,还特别设置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位,老北京兔爷、剪纸、糖人、风筝、草编、毛猴等传统手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紫竹院公园邀请市民游客参加“踏青清明,书情画伞”主题活动,同时推出自己研发的文创产品“春雨伞”。玉渊潭公园、北海公园推出了限量收藏级“特色门票”,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节后市属公园迎“晚春花潮”,未来一周玉渊潭近千株晚樱可赏


此外,踏青赏花仍然是假期游园重头戏,伴随公园最美“清明花期”,春花观赏及科普互动、书画展演、文化展陈等赏花衍生出的活动也同步亮相。清明节期间正值北京植物园桃花节,桃花、梅花、榆叶梅等多种春花正值盛花期,公园同期举办的“相约春天 春花诗会”活动,更将踏青赏花与中华诗词文化相结合。颐和园则首次打造了以赏花、游船、美食、文化、文创为5条专项游览线路,其中赏花线路与游船线路最受游客喜爱。


天坛公园内花开正盛。天坛公园 供图


游客参与天坛公园清明主题科普活动。天坛公园 供图


除了室外踏青赏花,中山公园蕙芳园和唐花坞的室内展览,特别是第十届“四季飘香”蕙兰精品展展出的“老极品”、“解佩梅”、“大一品”、“金岙素”等蕙兰精品受到了许多游客的热捧。天坛公园组织的“清明踏青·寻花识香”科普主题活动,利用园内丰富的生态资源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活动,赢得了不少参与活动的孩子和家长的好评。此外,北海公园阐福寺的“老舍名著《骆驼祥子》的形象解读——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也吸引了众多喜爱京味文化的游客。


市公园管理中心提示游客,清明节后,北京市属公园将迎来第三轮“晚春花潮”。玉渊潭公园八重红枝垂、松前红绯衣、松前早咲、白妙、八重红彼岸等中樱正值盛花期,关山、一叶、普贤象等晚樱也已含苞待放,预计在未来一周近千株晚樱将陆续进入观赏期;北京植物园照手桃、游龙桃、贴梗海棠将进入最佳观赏期,科普馆周边的郁金香、风信子等球根花卉也将进入初花期。


新京报记者 周依  摄影记者 王飞

编辑 贾文程  校对 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