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爆炸垮塌事故发生后,大河网2月1日刊发的一篇《连霍高速义昌大桥发生垮塌事故 省市组织抢险救援》报道,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有网友指出,这篇1300余字的报道,“提到16位省市领导的重视,1134字表扬河南省委省政府如何辛苦工作;其中褒扬语25处,如‘迅速、立即、有序、精干、全力以赴、难度很大、全力救援’……没出现一次伤亡人员或家属名字,没家属一滴眼泪……”

  有网友还评论说,“报道中没有人的味道”、“典型的八股官样文章”。看完这篇报道,任何一个有正常情感的人,或许都会有同样的感觉。

  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垮塌事故让10位同胞罹难,令多个家庭陷入悲痛。人命关天,报道却寥寥数语;死者为大,却大不过领导的“重视”。说这篇报道眼中只有官员,而没有民众,或许不为过。塌桥废墟之上,“人”不见了,只留下对当地政府、官员的大篇幅褒扬,这是对生命的漠视与麻木。

  近来,中央提出“改文风”,要求改进新闻报道方式。文风之所以要改,正是因为文风的背后是作风,是对待民众的态度。改文风不仅仅是减少字数,也要遵从新闻规律和社会效果。

  在爆炸垮桥事故中,事故是怎么发生的,造成了多少人员伤亡,都是哪些人员,现场救援情况如何,大桥质量有没有问题,其中有没有监管漏洞,谁该为事故负责等等,这些民众最需要的信息,大家看不到,却看到了一大堆领导在“积极组织抢险救援”。这样的报道有何新闻价值?社会效果究竟如何?

  事故报道,主角永远都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他们是事故的罹难者、受伤者及其亲属,以及参与事故救援的人员等。组织抢险救援的官员不能喧宾夺主。

  然而,太过常见的则是,民众往往首先看到的都是“领导如何重视”,如何指挥组织抢险、救援,然后,才是事故现场,以及那些不幸的当事人。《人民日报》之前调查称,在民众最反感的官话、套话中,“领导重视”高居第一。就是民众如此反感的一句话,却屡屡出现在报道之中。

  这则“以褒扬领导为主,以报道事故为辅”新闻的出炉,不是偶然,而是习以为常。很多地方的官方网站、媒体已经习惯了八股式的报道,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此也习惯了。甚至有些地方官员刻意为之,希望通过正面报道将坏事变好事,或者是洗刷、推脱自己的责任。

  在突发事件中,当地官员的言行不是没有报道价值,一些官员的尽责尽职也应得到肯定,但是,更应该客观、全面地报道事故本身,而不是以官员作为主要报道对象。

  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明确提出,“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既然高层都可做到这点,地方官员难道不能吗?如果充分考虑“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塌桥报道就不该这么写。

  这说明,惯性的力量非常强大,到了下边,文风改起来并不容易。改文风,固然是地方媒体的事情,但是,地方主政官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地方党报、官网怎么报道当地官员,也让大家看到了,这些官员对待民众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