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观察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强调“效果至上”,不管是立法工作还是监督工作,都强调连续性、持续性。

  3月1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十二届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袁驷透露,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工作,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直钉到底。抓住京津冀大气污染问题这个最为突出的钉子来钉,锲而不舍,一直钉到出成效、出蓝天。

  依照宪法和监督法等法律规定,各级人大每年都会开展若干项监督工作。但是,有的地方在选择监督议题时,每年都有所侧重,年度之间的议题或者重点可能大相径庭。这样做虽然照顾了“面”,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就是力量不够聚焦,有时甚至可能流于形式。

  因此,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强调“效果至上”,不管是立法工作还是监督工作,都强调连续性、持续性。

  比如,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开展了检查,按照以往做法,2016年有关单位就执法检查提出的问题提交一份书面整改材料就可以了。但是,在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就国务院落实执法检查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意见,专门听取了国务院的整改报告。2017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再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整改报告,同时,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还对执法检查过程中反映比较突出的养老机构问题再次开展专题调研,从而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问题。不少养老方面政策的调整,正是源于这一系列的持续监督。

  这两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抓审计监督方面也是如此,每年都听取审计工作报告,年底还要听取整改报告,因此,虽然“审计风暴”不再有,但审计监督成效却越来越高。

  代表工作同样也是,这些年,代表们更注重议案建议的质量和实效了。我认识的一位代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十年多了。这十多年里,她没有提出太多议案建议,但一直在关注农村基层医疗问题,每年都抽出大量时间开展调研。她所提出的议案建议全部与此相关,这两年,她提出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有的问题已出台多项国家层面的政策。

  对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来说,功成也不必在一时,更不必在数量。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新当选代表超过七成,在履职初期,强调“钉钉子”精神,强调履职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全国人大代表来说,由于代表的选民数量较大,如果一个代表在五年的任期里,能够推动本选区民众反映强烈的一两个问题彻底解决,就是很不容易的。

  □朱恒顺(人大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