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朋友圈被一则“中国90后以456万美元拍下巴菲特天价午餐”的新闻刷屏。45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151万元。

 

这个90后叫孙宇晨。

 

一、他的头衔长度堪比龙母

 

看看某百科的介绍:他是“90后创业领袖”,北京大学历史系GPA第一,湖畔大学首期学员,亚洲周刊封面人物,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2017年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

 

他更为令人熟知的头衔是,币圈大佬,波场(TRON)创始人,TRON基金会创始人。当然他在这一领域的头衔,也颇有争议——有人送他外号“币圈贾跃亭”。意思是啥,也不用多解释了。

 

由孙宇晨堪比龙母的长串头衔,几乎可以断定,他是个90后精英无疑了,说是人生赢家也不为过。

 

在2015年上《鲁豫有约》时,鲁豫问他,“10年以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回答,“我想做一个三有新人,有钱,有趣,有理想。”陈鲁豫追问:“那你现在是几有?”他大笑:“现在已经是‘三有’了。希望10年后还能保持。”

 

看看,还不到30岁,人家已经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何等的意气风发。这让那些匍匐在房价之下的90后情何以堪。跟孙宇晨相比,那些平庸90后的人生“一文不值”。

 

▲中国小伙456万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我们视频。


但是,“青年领袖”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从小城青年走到北大,再到出国留洋,回国创业,孙宇晨在成为“三有青年”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争议:“机会主义者”、“鸡汤成功学集大成者”、“抄袭”、“割韭菜”成为他身上抹不去的标签。

 

这个90后身上蒸腾着的强烈的欲望,总让人觉得不那么纯粹。包括这次对拍下巴菲特午餐的全面张扬,也都藏不住一颗疑似营销的心。

 

二、强烈的成功欲

 

根据公开说法,从小城考到顶级名校,孙宇晨付出的努力异常艰辛。

 

他曾说,自己因将大量时间用于计算机编程、文学创作等,成绩一度一落千丈。高二结束前夕,成绩基本徘徊于三本线上下。他下定决心,利用一年时间上演从三本到北大的超级大逆转。

 

孙宇晨成功了,但有两个细节需要提一下。一是,他通过新概念作文获奖获得降分录取的机会;而另一个细节,有说法称,他是在老家青海西宁参加高考的,而北大在青海的录取分数线比东部省份低的可不是一点半点,但这有待查证。

 

进入大学后,他的人生打开了另一片天地。他有着“独特”的视野与眼光:在中文系,再怎么努力,也就是中游,所以他转到了历史系,按照百科的说法,他的成绩排在专业第一;

 

本科期间,他申请去香港读书,进一步打开自己认识世界的窗口;

 

他提前一年毕业,去了美国藤校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并在此由文转理,开始创业之路。

 

这一切路径的选择,现在看来都是因为他的信念:要做就做第一。

 

不止一次,孙宇晨向同学讲起他从小信奉至今的行事原则:“一定要当第一。如果在一个领域当不了第一,马上换下一个。”

 

“凡事争第一”的信念固然不错,这大概也是孙宇晨能够成为“三有青年”的基石。但是,强烈的争先欲望也往往会让一个人走入极端,犯下错误——

 

孙宇晨在宾大就读期间就被指一篇文章涉嫌抄袭;

 

他的创业项目波场也被举报抄袭严重,“现在在Github上的代码更新频次是看上去频繁,但每次只是略有改动,一段代码可以拆成多次发送或者每次更新只修改几处参数。”

 

而他是这么回应抄袭的,“……商业社会中,老问抄袭这个事情,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看,对“抄袭”这样严重违反规则之举的轻佻态度,似乎在说:为了成功,手段可以没那么“讲究”。

 

三、币圈大佬VS“大忽悠”?

 

事实上,一个极度信奉成功主义且不爱惜名誉的人进入币圈,或许也是一种必然的“合流”。

 


2013年底,孙宇晨加入位于硅谷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Ripple Labs,1个多月后回国,获得投资成立了锐波,投身创业大潮。公开资料显示,锐波“是中国第一家以分布式清算、创新型互联网金融为核心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出现“分布式”字样,不用看,这是一家有区块链基因的互联网公司。但这个时候,比特币等虚拟币还没有爆发,孙宇晨的机会也没开始。

 

2017年下半年,区块链行业迎来火爆期,孙宇晨瞅准机会,推出了波场(TRON),靠着其驾轻就熟的营销策略,波场在ICO时期共集资了4亿人民币。但不久之后,七部委发文叫停ICO,孙宇晨不得不退回这些虚拟币,远走美国,继续进行他的区块链事业。

 

“币圈”在舆论场几乎已经与“割韭菜”等同起来。而在这个圈子混得风生水起的不少大佬在行业内也得了“大忽悠”的称号。

 

在2018年7月份泄露的“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录音中,李笑来称,“你再去看孙宇晨(波场创始人),就不用讲了,他肯定是忽悠。”

 

当时孙宇晨微博回应称,“听说我又躺着中枪了”。但这个回应也获得很多网友的质疑。

 

大概,很多币圈大佬的成功之道,就正如李笑来所说的,“先做个网红,再忽悠傻X”。一些人活跃在社交媒体,出书,讲课,把自己活成一个网红,然后流量变现,走一波“对韭当歌”,金币就这么哗啦啦流进了口袋。

 

四、竞拍巴菲特慈善午餐,也是一场营销

 

孙宇晨成功拍下巴菲特慈善午餐,根据新京报的报道称,他称此次与巴菲特共进午宴,将是一个谋求互相理解和成长的机会。

 

为了增进对话并支持整个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社区,他将邀请数位区块链业界领袖一道,前往纽约共赴午宴。

 

但从他在社交媒体上对拍卖午餐大事张扬的表现来看,竞拍巴菲特慈善午餐,仍难逃炒作嫌疑。

 

6月1日,孙宇晨在微博制造神秘,“干了件大事,三天后宣布”;

 

6月2日,他又称,“让子弹飞一会儿”;

 

6月4日凌晨一过,他即高调宣布竞拍成功的消息,并加上“孙宇晨拍下天价午餐”的话题标签。

 

要说,这不是一场事先张扬、事后大肆炒作的营销事件,恐怕很多人打死都不相信。

 

所以,舆论担心的是,这顿午餐,会不会成为他日后的创业营销过程中,大加渲染的素材?而这又会不会让更多“韭菜”拜倒在他的成功学之下?

 

令人尴尬的是,这正是一种时下流行的“成功学宝典”。

 

但是,靠浮夸的故事与“割韭菜”不是经商的正路,随着监管收紧与市场环境逐渐成熟,有些所谓的成功学之路,注定只会越走越窄。

 

毕竟,只有潮水退去,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 王言虎(媒体人)


编辑 王言虎  狄宣亚  实习生 王洋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