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高见

  我国必须将制造业发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做大做强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近日,随着纪录片《美国工厂》的播放,中国企业家曹德旺和他的美国工厂引发国内外热议。在新京报对曹德旺的最新专访中,他不仅谈及备受争议的美国工会制度,还谈到了对中国制造业的期许。

  他指出,中国要保持自己的优势,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制造业一定不能丢,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巩固制造业优势上。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制造业大国

  确实,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合的主要抓手,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极低的生产成本、充足的资源、庞大的市场,中国很快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而在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之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到今天,中国制造业投资占全球超过1/3,其中,有22个工业产品大类中的7大类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220种工业品产品居世界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投资和利润均出现了持续下滑,到2019年8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仅增长4.4个百分点,较7月继续回落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出现大幅下滑,占比(占GDP比重)从1999年的45.4%下降到2018年的40.7%。特别是,随着成本逐年上升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过去几年,我国制造业企业出现了明显的向外转移的迹象,企业向泰国、越南的国家转移趋势明显。

  近年来制造业投资下滑

  中国制造业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制造业成本上升造成投资收益率分化。日益上涨的高成本导致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趋弱,推动资源和资本流出低回报率的制造业,流入高回报率的房地产业、金融业。这种“脱实向虚”的趋势使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不再且持续下行,更因为“金融机构的自我信用扩张”导致了金融风险。

  第二,负债上升导致企业不愿意投资。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8年末的243.70%上升至248.83%,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从153.6%升至156.9%,仅一个季度就上升了3.3个百分点。而随着经济下行和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开始转变为追求“负债最小化”。

  第三,一些地区采取了“退二进三”的政策导向。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采取了排斥制造业的取向,如准入标准等。此外,年轻一代进行职业选择时更加趋向相对自由的服务业,也是当前制造业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必须将制造业摆在更重要位置

  从全球看,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保持充沛动力的国家,往往是制造业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而这些国家普遍将制造业作为国家的“立国之本”。因此,我国必须将制造业发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做大做强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通信业为引领的数字经济发展时期,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抓历史机遇、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共同选择。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融合,进一步降低成本与提升效率。

  另一方面,加强产业转移的引导。对于一些污染大、成本高、技术含量低且确实难以在国内发展的产业,引导其向东南亚境外合作区转移;对于一些技术含量高,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高端制造业,要出台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引导其向中西部梯度转移。

  中国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建造高度现代化中国,制造业一定不能丢。未来,我们还是需要将制造业放在国民经济中更为重要的地位,如此,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才能继续在全球经济中独领风骚。

  □高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