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表彰,是致敬与铭记,也是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

  9月29日上午,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1001名先进个人、308个先进集体和120名优秀共产党员、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市领导为受表彰人员代表颁奖。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人民经历了一场大考。北京也不例外。但在过去8个多月的时间里,北京同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挺过了这场疫情大考。这依靠的,正是每一个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抗疫先进。

  这些受表彰的人员中,有逆行在抗击病毒之路上的医务人员,有勇于担当的基层干部,有始终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人员,还有不计利害、全力为抗疫提供保障服务的志愿者……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作为救治专家抵达武汉,此后在多地辗转,行程一万五千公里,成为年轻医生心中的“定盘星”。

  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顺义区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科科长张松建,身为经历过“非典”的老兵,积极奔赴前线,再苦再累,未曾退缩……

  正是他们的付出,为这场“战疫”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表彰,正是为了向他们表达敬意。

  他们身上的担当,也是北京这座城市性格的映射。作为首都,北京从一开始疫情在武汉暴发时,就派出医疗队伍,千里驰援。此后,北京又先后经历境内病例输入、境外病例输入、本地聚集性疫情等三种不同风险类型——由此可见北京疫情防控任务的艰巨,但在众多抗疫个人与组织的努力之下,北京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守护了市民健康,保障了首都安全。

  特别是,6月11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暴发聚集性疫情,再次使北京疫情防控形势紧张起来。但北京采取了全面、迅速、精准的防疫措施,第一时间启动最严格流调与全面溯源工作,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进一步细分疫情风险等级……

  这些及时而有力的措施,为北京应对这波聚集性疫情赢得了主动。从6月11日聚集性疫情暴发,到8月6日最后一名确诊病例出院,北京用了56天实现了病例“清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疫情损失,也为全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样板。

  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正是每一个抗疫人员的辛苦付出。他们或日夜留守医院,为病例提供悉心治疗;他们或驻扎小区,防止任何可能的疫情趁虚而入;他们还奔波于核酸检测现场,为精准防控提供有力抓手……正是病毒面前决不退缩的他们,为首都疫情防控织就了一道坚固防线,守卫了首都居民的安全。

  表彰先进抗疫个人、先进集体,正是对这种抗疫精神的致敬,这种抗疫精神,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所总结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受表彰的抗疫先进,无一不体现着这些坚硬的精神质地。

  当然,抗击疫情是一个全民战疫的过程,除了受表彰的个人与集体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为抗疫做出了贡献。从超市职工到快递小哥,从环卫工人到基层民警,以及每一个普通市民,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勤恳踏实的工作为战胜疫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同样值得尊重与敬意。

  表彰,是致敬与铭记,也是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眼下,国际疫情形势仍未明朗,国内个别地方面临反弹风险,这意味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不可放松。

  尤其是作为首都的北京,国内国际人员往来密集,防控压力尤大。这要求,在此后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北京需要继续传扬抗疫精神,绷紧疫情防控之弦,扎紧扎牢每一个环节,以取得首都疫情防控的彻底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