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借着共享经济与导游自由执业试点的东风,当地向导平台层出不穷。暑期来临,当地向导的需求更是迎来高峰。然而新京报记者发现,“抱团”成为了向导之间一个显著的现象,向导纷纷选择团队模式提供服务。在部分平台的推荐排序中,不少位居前列的向导均由工作室组成。但也有向导反映,在平台压力下,不“抱团”就做不下去。业内人士指出,向导“抱团”已是行业趋势,出现各类问题都是市场发展的自然现象,最终仍需要依靠竞争优胜劣汰。

  向导产品重复率高 不搞团队就干不下去?

  随着当地向导热度渐涨,各家向导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吸引了一大批向导、达人等纷纷进驻,某OTA平台向导老刘(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老刘是一名向导团队的成员,本身是一位司机,为游客提供包车服务。在加入这个当地向导平台之前,老刘与旅行社合作过,但最后因为旅行社订单麻烦与其终止了合作。而打车平台也不在老刘考虑范围内,理由是累且利润空间不大。当地向导平台的诞生,给老刘带来了新的机会。眼下正值暑期旅游旺季,老刘的团队也迎来了纷飞的订单,每天都要载着游客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平台上另有部分提供了相关服务的向导,有时甚至要跑去天津、河北等地。

  “暑假是旅游最旺的时候,我们每天都不会闲着。”老刘表示,“我们有的客人,提前10天、15天甚至一个月就下订单了。北京这么大,游客下这一单,可能玩5、6天,还经常有玩上十多天的,都是按天收费。”

  尽管业务繁忙,但在查阅平台各向导产品后不难发现,老刘团队提供的产品与其他向导提供的产品大同小异:都是景点包车、随行讲解、接送等内容。其中,各个向导推荐的包车路线也相当一致,比如“颐和园-圆明园-清华北大”便是重复率最高的线路之一。但老刘也补充表示,产品都是由向导自己拟定的,这些推荐的只是经典线路,具体行程还会根据游客意见进行调整、定制。在价格方面,平台上各个向导的服务定价大多较为统一,但在包车和讲解服务上,各个向导之间会存在100-200元的差别。

  “我们挣的也是辛苦钱。价格是平台方面定的,一个订单平台提成10%。以前比较好,很多乱七八糟的费用都是游客出,我们就管一个油钱。现在包车的定价包括了很多费用,比如停车费、油费等等。因为现在同样的平台太多了,我们在的这个平台也要争客源,结果就苦了我们这些司机。”老刘说。目前,老刘的团队也入驻了多个平台,但不同平台之间的订单量也存在差异。

  在接送的过程中,老刘还接到了团队打来的监督电话,确保行程顺利。同时,老刘还需要时刻与团队其他司机保持联络,随时了解路况和景区信息。据老刘介绍,目前自己团队的所有成员在平台上都有登记,由一个人充当代表在平台上注册并展示个人介绍。目前,像老刘这种团队模式已经成为了向导在平台上的普遍做法。

  对于新京报记者为什么组团的疑问,老刘给出了一个直白的回应:“现在不搞团队根本干不下去。”

  (下转D02版)

  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郑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