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扎龙生态旅游区


辽宁省盘锦红海滩

  湿地生态游升温,但同质化严重,专家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展示湿地的真正价值

  日前,国家旅游局发布公告,推出了首批10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被列入名单的10家示范基地包括四川省邛海泸山景区、黑龙江省扎龙生态旅游区、江西省东鄱阳湖湿地景区、浙江省西溪湿地旅游区等。

  作为拥有独特生态系统的自然景观,湿地旅游长年热度不减。但相较于其他景区,湿地的生态环境更为脆弱,令其在旅游开发方面必须以环境保护为核心,而湿地旅游先天的科普基因,也对湿地旅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旅游模式和开发模式,都需要迎来转变。

  在宣布示范基地名单后,各企业和地区也趁热打铁推出湿地产品。9月,德清文旅集团与美晨科技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就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项目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另外,作为国内湿地资源大省,黑龙江则在今年夏季推出11个重点湿地旅游产品。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保证生态第一的前提下,将湿地保护与湿地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可以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休憩空间,同时有利于加强湿地教育,提升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探索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如果放在30年前,湿地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看好。现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对大自然有了更强烈的向往,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敏感的要求。开发利用好湿地资源,符合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符合旅游业消费的新趋势。”国家旅游局监管司副司长刘建明表示。

  过度开发:盲目建设步道等破坏湿地生态

  据湿地中国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836处、湿地自然保护区600多处,指定国际重要湿地49处。虽然国内湿地资源丰富,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湿地旅游开发上仍有问题存在。据游客反馈,不少人认为湿地“缺乏亮点”。

  事实上,景区过度开发、内容单一、同质化等现象,已经是国内湿地旅游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相对更为脆弱的湿地景区,如何在保障环境的同时兼顾旅游开发,成为湿地旅游的一大挑战。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也表示,湿地要转化成资源、资源要转化成产品、产品要转化成市场,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有分析指出,在湿地开发过程中,不少开发商将其作为一个项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生态保护,整个开发过程缺乏可持续规划、急功近利,最终导致开发过度,与生态环境之间冲突日益明显。有报道显示,国内东部某鸟类自然保护区,曾因当地人采取错误做法带领游客观光,导致湿地出现一条寸草不生的大道。此外更有游客随手丢弃垃圾、盲目建设步道等破坏湿地生态的案例出现。

  同质化严重:缺乏专业导游,游客只能“看热闹”

  另一方面,湿地旅游同质化问题也日益突出。“景区内容太单一,除了湿地没有其他有意思的景点。”多名游客如此表示。分析认为,目前湿地公园的开发对景观发掘不够充分且缺乏创新,活动主题不明显,内容重复单一,大大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有业内人士指出,湿地旅游同质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景区并未真正展示出湿地的价值。

  2015年时,杭州西溪湿地便曾受到国家旅游局的“黄牌”警告,其中一项便涉及当地导览服务。据了解,西溪湿地被指“导览服务不完善,导游讲解水平低”。事实上,这也是国内湿地旅游的普遍痛点。

  “其实每个湿地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但现在的情况是,这些独特的地方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和展示,因此在外行人看来就是同质化。”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凌云表示,“如果只是浅层次地看,那确实是同质化,因为都是看芦苇、看鸟。外行看热闹的话,就觉得没什么区别了。因此湿地旅游要以科普解说为主,讲解的人必须懂这个生态系统,培养游客的科学素养,不能只是看个热闹。”

  然而,这也对湿地相关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非单纯的导游可以满足。景区如何提升讲解员自身素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D01-D02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郑艺佳 图片均为视觉中国

  (下转D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