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大寒,无风也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一派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魏帼介绍,这个时候寒邪当令,人体很容易受到外界寒邪的困扰而产生疾病。“外感风寒会导致人体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颈强、肢体酸痛等症状表现,临床上常用一些辛温解表的中药来缓解症状,如生姜、葱、荆芥、防风、苏叶等。”此外,魏帼给大家提供了两款常见的散寒药膳方,可以用来缓解轻微的感冒症状,快学起来吧。

 

外感风寒又头痛 试试防风粥

 

用料:防风10克,葱白2根,粳米100克。

 

制作方法:先将防风、葱白煎煮取汁,去渣。粳米按常规方法熬煮成粥后,将药汁兑入粥中。


食用方法:每日早晚食用。

 

作用:此药膳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后出现发热,畏寒,恶风自汗,头痛身痛的人群食用。防风具有辛温轻散,润泽不燥的特性,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葱白可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主治感冒风寒轻证,与防风搭配,可以加强发汗解表的功效。中医认为“防风和葱白同用可以达到增强药效,以达全身的作用”。最后方中应用的粳米,具有温中益气,善助药力,帮助防风和葱白来达到发汗解表的作用。

 

适用:此药膳适用于感冒后表虚畏风的人群食用。


感冒发热 荆芥粥发汗解表

 

用料:荆芥5克,薄荷3克,淡豆豉5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先将荆芥、薄荷、淡豆豉煮沸5分钟(不可久煮),去渣取汁备用。粳米洗净后,按常规方法熬煮成粥,粥快熟的时候加入药汁,最后同煮成粥即可。

 

食用方法:每天两次,温服。

 

作用:此药膳具有疏风解表,清利头目的作用。适用于缓解感冒后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咽痛的症状表现。方中荆芥祛风解表,是发散风寒的常用中药中药性最为平和的一种。对于感受外邪导致的感冒,不论是风寒还是风热,均可以使用,临床上常根据辨证,加用其他更具有针对性的解表药,来达到治疗效果。薄荷是常见的发散风热药物,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作用。淡豆豉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的作用,发汗解表的作用较强。

 

适用:此药膳更适用于寒热症状不明显,但发热、恶寒等表证更为明显的人群食用。

 

新京报记者 刘旭

编辑 王鹿 校对 李项玲

图片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