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中国与沙特考古人员在沙特塞林港遗址获得了最新考古发现,包括一批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瓷器。


近期,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沙特国家考古中心联合组队,对沙特塞林港(Al-Serrian)遗址开展了第二次联合发掘。截至今天(1月22日),为期一个月的现场工作结束。


中沙水下考古队员搜寻古代航道。中沙联合考古队供图


此次田野考古、水下考古、遥感考古三位一体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陆地考古方面,发现成片的大型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可能为清真寺)和排列有序的珊瑚石墓群;水下考古方面,确认了港湾与航道,揭示了塞林港建港的缘由;遥感考古方面,利用无人机航拍,发现并确认了被流沙掩盖的古代季节性河流。


沙特塞林港建筑遗址考古现场。中沙联合考古队供图


通过拉网式调查、无人机航拍、遥感考古与数字测绘工作,考古人员在塞林港发现了成片分布的大型建筑遗址和两处排列有序的大型墓地,以及疑似海滨货场的遗迹,生动展示出一处古代繁华海港的历史景观。在遗址发掘中,考古人员清理出铜砝码、青金石、串珠、玛瑙、象牙制品、钱币等,同时还发现了阿拉伯石器、波斯釉陶,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考古还发现了一批来自中国的瓷器,包括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以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


红海地处亚、非、欧交接处,联接地中海与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交通要道。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期间(1430-1433年),随行翻译马欢等人曾进入红海,并赴默伽(今麦加)朝圣。马欢去麦加携带物品清单中,即有瓷器一项。比他早200年的旅行家汪大渊,也目睹了中国瓷器在市场上销售的情形,时称“青白花器”。这与此次发现的中国瓷器相印证,表明至迟到元明时期,中国瓷器已经行销于红海地区。考古实证表明,可能早在唐代,中国与包括红海在内的中东地区已经进入一个陶瓷贸易高峰时期。


201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沙特王国旅游与遗产部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对塞林港遗址开展为期5年的联合考古发掘工作。第一个季度的考古工作,已于2018年3月至4月完成。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刘丹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