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去年5月至12月,曹建明、吉炳轩、武维华三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带队,分赴16个省区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形成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昨日(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分组审议报告时,部分与会人员提出,应重点关注亚贫困人口、边缘贫困户返贫问题。


委员那顺孟和表示,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攻坚拔寨的阶段,现有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如何巩固住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值得关注。


那顺孟和认为,返贫主要是两个群体,其中之一是“边缘贫困户”。“我在内蒙古凉城县搞了一个调查。我把收入300到500元作为边缘贫困户,当然有的地方把收入800元作为边缘贫困户。这部分人现在对扶贫政策意见比较大,他们说当年确定贫困户的时候,我就是多卖了一只羊,1000多元,我就不是贫困户了,他少卖了一只羊,他成了贫困户,如果我知道贫困户有这么高的待遇,我说什么也不卖那只羊。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对略高于贫困户标准的那部分人给予政策性支持,我完全赞成。这部分人随时可能返贫”。


那顺孟和提出,返贫的第二个重点群体是因病致贫。“内蒙古现在因病致贫占53%,现在贫困户的医疗保障标准和待遇已经很高,问题出在非贫困户,人吃五谷杂粮,不是就贫困户得病,非贫困户也得病。非贫困户得病返贫更普遍、几率更高,因为他们的医疗保障待遇不如贫困户。因此要建立大病救助的长效机制和医疗保障的普惠性机制,既要做好贫困户健康扶贫,也要高度关注非贫困户因病返贫”。


“附议刚才那顺孟和委员说的问题”,委员李培林说,社科院正在进行全国贫困百村的调研,那顺孟和说的问题现在反映比较普遍,“就是那些接近贫困线的低收入群体反而有所不满,这可能带来扶贫政策逆向激励。比如说本来想解决失业的问题,给他保障,但是如果他失业的待遇比有工作的人待遇还好的话,就成了逆向激励,不愿意找工作,现在有的贫困户也有这个问题”。


列席会议的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虹也表示,“一些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与旁边非贫困村人口的差别对待非常明显。贫困人口就有生活保障,非贫困人口就没有人管。网上报道了一个消息,一个小学生写长大以后的梦想就是做贫困户,因为做了贫困户,国家都负责起来了,如果不是贫困户,差距就非常大,比如看病,贫困户可以全报,非贫困户60%的报销比例都达不到,而这两个村又离得非常近。所以,要统筹贫困村贫困人口和边缘地区贫困人口的扶持办法”。


委员李晓东也表示,“现在要特别关心关注亚贫困人口,因为贫困有一个杠杠,这个杠杠之上什么都有了,在这个杠杠之下就是干看着,或者有一点。这个人群将来也是一个问题,应对他们高度关注,给予适当的扶持,使他们将来能够有更多的积极性来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这就使内生动力的面更宽、人更多”。


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高红卫提出,部分贫困户没有脱贫的动力。春节过后,他到扶贫点调研发现,“脱贫很脆弱,尽管房子是新的,家用电器都全了,但是实际有的洗衣机根本没有水管,电磁炉和冰箱都有,但是这种现代化的生活和他们的观念是不匹配的”。基层干部反映,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有些老百姓不愿意脱贫,“有些老百姓说,你们要脱贫,你们去脱,我不愿意脱。这说明一个问题,部分贫困户没有脱贫的动力,他觉得现在你们天天围着我转,给我买东西,挺好。我们几个扶贫队员在现场一看,有些条件不满足脱贫考核标准,马上个人出钱给他买家用电器”。


高红卫表示,“所以我觉得脱贫的局面可能很脆弱。总的感觉,工作压力在干部,动力在考核。但是,怎么能够使老百姓有内生动力,确实是一大难题。我问了一个贫困户,我说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村里再给我打一个水泥场坪就够了。我觉得他没有致富的动力,缺乏动力。因此这个动力要研究,如果不研究,一时一事脱贫,长久还会要返贫,因为缺乏动力”。


声音


那顺孟和:健康扶贫如果对贫困户过度保障、过度医疗、过度兜底,“悬崖效应”就会显现。现在有的旗县出现了农村医保基金入不敷出的问题,有的旗县已经是财政倒贴。如果扶贫结束了怎么办?有没有可持续性?另外医保基金是收全体农户的钱,而大部分用在了贫困户身上,同样交钱但报销比例不一样,这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编辑 于音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