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当地时间3月23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签署交换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证书。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宣告成功。


意大利返还文物跨度达5000年 追索历经12年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本国文物市场查获大量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随即启动国内司法审判程序。中国国家文物局立即与意大利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对接开展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开展鉴定研究,提出文物返还要求。

 

2014年,意大利法院做出有利于中方的判决,但由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上诉,判决未得以执行。2019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判决将文物艺术品返还中国。

 

这796件文物艺术品,主要是来自我国陕西、山西、河南和江苏等地区的出土与传世文物,时代跨度长达5000年,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民国时期。重点文物包括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清末至民国紫砂壶等。

 

其中,丰富多样的新石器彩陶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风貌提供直接的物质资料,反映了数千年前西北地区的陶器制作工艺与生活场景;数量众多的汉代、唐代和明代陶俑,是了解当时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实物见证,承载着古代中原地区民族交流和思想信仰的重要历史信息。


此次意大利返还的部分文物。图/新华社

 

中国与21国签署合作文件 近年追索4000件套文物

 

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信息,近年来,我国已经促成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归国。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

 

其中,圆明园鼠首兔首、秦公晋侯青铜器、大堡子山金饰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后入藏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至去年,我国便成功促成了十余批次近500件套文物返还。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诸如大堡子山金饰片、青铜虎鎣等重要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案例,既是现行国际法律框架与合作机制的成功执行和实践,也为解决历史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的难题进行了可贵探索与创新。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称,国家文物局将统筹引导收藏机构、协会组织、媒体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力量,推进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促成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规则的建立。

 

截至2019年1月,我国已与21个国家签署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包括秘鲁、印度、意大利、菲律宾、希腊、智利、塞浦路斯、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埃塞俄比亚、蒙古国、墨西哥、哥伦比亚、尼日利亚等国。记者注意到,见证文化遗产领域相关协定签署,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时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月28日,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交接仪式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仪式现场所展示文物。供图/国家文物局

 

·回顾


近年多国归还中国文物(部分)


2014年12月 瑞士归还一尊汉代彩塑陶俑。


2015年3月 澳大利亚归还一尊清代观音像。


2015年4、5月 法国归还4件东周时期的猛禽金首和28件大堡子山遗址秦代金饰片。


2015年12月 美国归还16件(组)玉器、5件(组)青铜器、1件陶器共22件流失文物和1件古生物化石。


2017年1月 加拿大归还19世纪中国云南佛寺古建筑木雕、2.2亿年前中国鱼龙化石和2.5亿年前中国三叠纪鱼骨化石。


2017年8月 埃及归还13张古代中国票据、纸币。


2019年2月 美国归还361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涉及石器、玉器、青铜器、陶器、钱币、木雕建筑构件等。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于音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