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记者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获悉,4月23日,纪念馆迎来了河北省收藏家协会文献委员会主任张清华、副主任董瑞国、顾问杜建国、会员刘兴武无偿捐赠的7件文物史料,并举行了捐赠仪式。

 

据介绍,张清华捐赠了1927年5月的《历史写真》和《时事画报》。两个刊物都刊有苏联驻华大使馆照片和军警闯入大使馆逮捕李大钊等共产党员的内容。


张清华捐赠了1927年5月的《历史写真》和《时事画报》。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供图

 

董瑞国捐赠了刊有李大钊人物像的1927年4月27日《上海画报》和1948年《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料》。其中,《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料》收录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文章,最值得关注的是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马克思研究”专号),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文献。后来,这篇文章多次被史料文集收录、再版,可见其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入中国的地位与贡献。


董瑞国捐赠了刊有李大钊人物像的1927年4月27日《上海画报》和1948年《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料》。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供图

 

杜建国捐赠了李星华作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油印件。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散文,回忆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和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描写了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杜建国捐赠了李星华作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油印件。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供图

 

刘兴武捐赠了刊有李大钊5篇文章的1919年《新生活》第6期和1949年《新华周报》第2卷第6期。《新生活》周刊是1919年8月由李辛白在北京大学创办的宣传爱国思想的通俗刊物。李大钊为该刊撰写了60多篇文章,多半是短小精悍的时评,大大加强了周刊的反帝反封建色彩。第6期出版于9月21日,恰逢陈独秀出狱,该期刊载了李大钊的《欢迎仲甫出狱》。


刘兴武捐赠了刊有李大钊5篇文章的1919年《新生活》第6期和1949年《新华周报》第2卷第6期。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供图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