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天猫双11开始,125秒双11成交额便突破100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媒体报道,11月11日凌晨,某电商平台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0时2分05秒,电商购物成交额(GMV)超过100亿元。而2017年达到这一数值,用时3分01秒。2016年用时6分58秒。2015年用时12分28秒。2014年耗时为38分钟,2013年耗时接近6小时。

1小时47分!该电商平台的交易额超1000亿,比去年提前逾7个小时。而另一电商平台,由于统计口径不一,截至11月10日22点56分,其“11.11”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突破1000亿元。今年交易额再破纪录应该没有悬念。

数据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晰的电商发展脉络。作为国内电商平台的两个代表,到今天已非一次简单的电商平台促销日,如此庞大的交易额,是中国居民强大的消费能力以及对应的居民收入增长,以及背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力量,物流等基础性设施的硬支撑。

可以说,“11•11”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的背景下。这无疑是一个提振信心的强烈信号,即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依然强大。

众所周知,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今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无不是以消费作为经济第一驱动力。我国此前依靠的投资、出口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模式难以再持续,而今我国正在步入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历史时期。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5%,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消费具体到微观经济层面,就是需要老百姓掏钱去消费。因此,居民收入增长才是消费增长的前提。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年均实际增长8.5%,是1978年的75.7倍(名义)。

居民收入的增长也促进了消费结构的改变,即消费升级。一年一度的“11•11”,集中反映了过去十年中消费品类的结构变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品质、品牌溢价买单。比如,人们的花销不再局限于吃穿住行,有更多的消费花在了保养上,也更愿意花钱买发达国家更优质的产品。

就此而言,“11•11”不仅仅是我国消费的晴雨表,还是我国科技发展、基础设施增加等经济内在活力不断提升的晴雨表。因为,“11•11”的天文成交额背后绝非键盘、鼠标这么简单,背后需要移动支付、人工智能、智能物流等“硬件设施”来支撑。

以物流为例,“11•11”最初,每日物流订单量不过数十万,各地经常传出爆仓声。而 2018年这一天,物流订单量预计超10亿,也意味着物流业进入1天10亿的新时代,天量包裹洪峰平稳度过,不是哪一家公司能单独完成,需要一张智能物流骨干网的大协同,将物理网络(人、货、仓、场、车、关、港等)与数字要素智能协同,实现无人仓等,这是数字时代的新基础设施,是连接新零售、新制造的关键体系。

因此,窃以为,今年“11•11”的交易额再破纪录是没有悬念的,将再次从消费、居民收入增长、居民消费升级、科技驱动、智能物流等多个视角,见证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信心。

□盘和林(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编辑 肖隆平 校对 陆爱英


协作编辑:杨林鑫